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药房打电话来说病人没有取走药物

发布时间:2023-02-25 13:52来源: 未知

比如——

医生:“您还在吸烟么?”

病人:“几乎没有了,大概一两根吧。”

而病人女儿事后反馈,一两根后面加个零吧。

再比如——

医生:“发的两种药都在按时吃么?”

病人:“嗯,都按时吃了。”

过会儿药房打电话来说病人没有取走其中一种药物,因为看了说明书担心副作用压根就没吃过。

还有比如——

我曾经有个病人做了下肢动脉搭桥,每次复查我都问他有没有按要求步行锻炼,他总是说每天都走,每次走个一两公里没有问题。

而每次他走了以后,他妻子都会再回来告诉我,他每天几乎不出门。

——连医生都骗?!你大概会觉得,对医生说谎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事儿。毕竟关乎自己的健康,什么人心大到对医生都能说谎啊?

可事实上,对医生有意隐瞒诊疗相关信息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不光是“诚实不诚实”的问题,也反映了看病过程中患者和医生的沟通盲区。

和医生交流时,都需要交流些什么?

可能很多人觉得,现在去医院看病约等于做检查,患者和医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非常少。但这段被压缩得不能再压缩的时间,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其实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过程。

患者和医生面对面交流的过程非常重要

重要的交流阶段有两个:做出诊断前对疾病症状相关信息的问诊,以及做出诊断后的病情交流和诊疗方案说明。

诊断前:坦诚沟通有助准确诊断

可能大家都知道和症状相关的信息很重要,比如怎么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程度怎么样、发作有什么规律特点吗、有什么特别有关联的诱因吗,等等。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你可能觉得无关的信息,比如以前得过什么病吗、做过什么手术吗、做什么工作的、最近吃得如何啊、体重有没有变化啊、有没有每天排气大便啊、抽烟喝酒吗、XXOO生活还满意吗、最近去哪儿玩儿了、有没有特别紧张压力大啊、有没有规律锻炼、最近在吃什么药么、你家里人都得过什么病啊,等等。

医生是挺操心的,但这也不是在和你唠嗑,这些信息都是疾病诊断的有用线索。比如,吃喝排便全面反映一个人的胃肠功能情况,性生活史提示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来源,吸烟习惯通常预示着更严重的动脉硬化或者呼吸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