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取消强制性“落地检”省份,
发布时间:2022-12-06 19:52来源: 未知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取消强制性“落地检”省份,全国超20城乘地铁不再查核酸阴性证明,浙江不再开展常态化测核酸,合肥则要让病毒“露头即擒”。
撰文 | 凌骏
“二十条”发布半个多月间,国内疫情防控策略走向出现大转折。
11月30日,广州率先做出动作,多个临时管控区域同时解封,市内交通逐步全线恢复运营,大范围核酸检测叫停,道路间的围挡也被工作人员拆除。同日晚些时候,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表态,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紧接着,多地迅速跟进“层层减码”,一些地区还更进一步,在广州宣布符合条件的密接者可居家隔离后,北京部分社区对阳性病例也开始了居家隔离管控。朝阳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对“医学界”表示,这是受限于转运能力后的调整。
昨日(4日)晚间,山东成为了全国首个取消强制性“落地检”省份。截至今日,全国已有超20城乘地铁不再查核酸阴性证明,浙江省宣布不再开展常态化测核酸,“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四类药品的购买,在一些地区也无需再实名登记。
但对于哈尔滨、合肥来说,则认为由于外省市阳性输入病例风险猛增,分别于12月3日、12月4日称要严格执行落地检。
带着突如其来的“新形势新任务”进入12月后,一些地区开始积极探索转变,一些在观望,另一些则依旧在严防病例的出现。
防疫政策各地不一
12月4日晚,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宣布,5日零时起对有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进行优化调整。
调整主要针对核酸检测的范围,包括购买“四类”药品无需核酸阴性证明,入省落地不再强制性核酸检测,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到了12月5日上午,浙江所有地市均已发布通告,实行“愿检尽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四川省绵阳市则宣布从今日17时起,不再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服务。
相比于浙江等地的力度,郑州市和深圳市将核酸阴性证明要求缩小至网吧、KTV等密闭娱乐场所,“上海发布”则在公众号回复称,餐饮、购物中心、超市等商业场所仍需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图源:锐景
北京目前只对公共交通、就医等开出了“免核酸”的绿灯,但出入其他公共场所仍需要核酸阴性证明。近日,部分市民反映常态化核酸点位暂停营业,导致余下开放的检测点大排长队。12月4日,北京朝阳区发布消息称,已加快核酸检测点位衔接速度,部分新增的社会面核酸检测点位已对外开放。
合肥市则与大部分地区不同,称要让病毒‘露头即擒’”,在昨日下午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商会上,相关人员表示核酸采样点位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全面推广“出门检”,早采样才能早出结果。
“此前没那么严,公共场所也不怎么查核酸阴性证明。”家住合肥的W先生称,大概从上周起,由于合肥新增感染者有所上升,超24小时不做核酸“安康码”就会被弹窗提醒,过48小时后被赋黄码。根据疫情数据,合肥近一周每日新增感染者约30例。
但同样住在合肥的Y女士则告诉“医学界”,她超过24小时未做核酸,也没收到任何提醒。
“不太能琢磨清楚,比较随机。”W先生表示,昨晚他一家人刚遭遇弹窗。
常态化核酸检测遭遇降温
“长期以来,我们把核酸检测极致化了,无限夸大其好处,没有讲清楚它的弊端。在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要挖出几十例社会面感染,耗费无限精力和资财,收效很小。”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对“医学界”表示,核酸检测在实践中被过度使用。
常态化核酸检测最早于今年5月起开始布局,根据当时规定,范围是“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城市”,同时强调并非所有人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需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具体研判。其目的在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在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的地区更早发现潜在风险。”
“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6月9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曾明确指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连续几周无新增病例的区域,48或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依旧是居民出行必备的通行证。
无差别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也带了乱象。包括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今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7地1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通报或处罚。而今年6月至7月,全国多地开展的核酸检测机构排查中,共有25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责令整改,另有26家机构自行或被责令暂停核酸检测业务。
随着“二十条”的出台,核酸检测热有所消退,重庆市率先提出普通市民“非必须不做核酸”,定期检测集中在风险人群和重点岗位。
金冬雁告诉“医学界”,用核酸检测进行大规模的普筛,不仅聚集感染风险,且和“传染性”的相关性较差。“对于核酸检测而言,只要有病毒碎片,哪怕病毒载量极低也能检测出来。但对于这部分人群,既没有症状,又不具备传染性,去筛查他们没有意义。”
“最好的方式是,是先进行几轮抗原自测,一旦确诊,对患者再通过核酸检测确定病毒载量,比如若CT值小于15,就要加倍管控,防止他们引发超级传播。如果是25以上,特别是30以上的人,传播力极低,则可以适当放开。”他说。
除此之外,金冬雁认为,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公众进行引导,正确科普核酸检测的适用范围和理念,“不然容易造成焦虑,觉得不测核酸了,那我该怎么办?”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相关的公共场所防疫措施,也并未跟上取消大范围核酸检测的步伐。
家住上海的L先生告诉“医学界”,所住小区依旧隔几日会开展核酸检测,但名称已变成“便民核酸筛查服务”,虽然不再做强制要求,“但尤其是年轻人,不可能完全不去室内消费场所,还是得隔几日就做一次核酸。”他说。
今日下午,“上海发布”发消息称,保留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但对7天内无核酸检测记录的不再赋黄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