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发布时间:2020-03-29 10:44来源: 未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杜牧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唱响中国一千多年,每每到了清明时节我们总会不自觉的想到这首诗。可是“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是怎么来的,你是否又知道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清明节其实并不叫清明节,而是叫“寒食节”。后来由于“清明节气”与寒食节的日子非常接近,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天长日久,寒食节逐渐演变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关于寒食节,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寒食节是春秋时代古人为了纪念晋国的忠臣之子-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

相传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出走。而介子推就在在重耳逃亡的时候忠心追随他的一个臣子。有一次,重耳肚子饿得晕过去,追随他的忠臣介子推便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十九年后,重耳回晋国做了君王,也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这才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拒绝接受晋文公的封赏。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到了介子推家,却见大门紧闭,人早走了。

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提前背着老母亲躲进了家后面的深山中。晋文公便差人上山搜索,结果没有找到。而这个时候,好死不死的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介子推见山上起火,一定会出来的。于是晋文公下令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希望介子推出来。

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人出来。大火熄灭后,晋文公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放声痛哭。清理尸体时候,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收起来,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并规定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当然,传说归传说,实际上寒食节的起源并非为了纪念介子推,我们在《左传》、《史记》等比较接近当时年代的历史文献中并未找到有关于介子推和寒食节有关的记载;

实际上寒食节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在《周礼》中的记载为: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也。所以今天的寒食节比较准确的时候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每到这个时候便禁火吃凉食,这是周天子时期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演变,清明节又融合了当时魏晋时期另外一个节日:上巳节(巳,si,第四声)。

在古代,人们以“干支”为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之为“上巳”。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后来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

《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上巳风俗。也有说法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到了宋朝时期,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两个传统节日的清明节才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谈古论今,发展到今天,清明节已经演变成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而在节日活动中扫墓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所谓扫墓,实际上就是祭祀祖先,出于祖先崇拜的心理,也是慎终追远的一种表达。

今天清明节,朋友圈都被这么一句话刷爆了:一次生前孝,胜过墓地万次扫,清明泪洒万堆纸,不如在世喂碗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