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湖泊气候”简历

发布时间:2020-03-23 08:46来源: 未知

 湖泊气候 - 介绍

这是一份“湖泊气候”简历

  湖泊气候是指由于湖泊(包括水库)水体的存在而造成异于周围陆地的一种局地性气候。其特征以湖泊范围大者显著。湖泊具有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之功能。湖泊是内外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它与流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植被的变化、泥沙和营养盐输入的多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拥有的巨大水量和调蓄功能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对湖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湖泊气候 - 特点

  由于湖泊(包括水库)水体的存在而造成异于周围陆地的一种局地性气候。其特征以湖泊范围大者显著。湖泊气候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由于湖泊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水体比热大,蒸发耗热多,使湖面上气温变化与周围陆地相比较为和缓,冬暖夏凉,夜暖昼凉。例如,贝加尔湖中大乌西根岛一月份平均气温比湖东的巴尔古津高13℃,而七月份低7℃。

这是一份“湖泊气候”简历

  ②湖面上湿度大。夜雨多于日雨。由于湖泊的存在使冬季和夜间近地气层不稳定,夏季和白天则气层稳定,因此湖面上日雨量减少,雷暴多发生于夜间。由于夏季和白天雨量较少,使年总降水量偏少,但冬季和夜间湖区降水量反可比陆地多。例如,中国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库区夏季降水量比建库前约减少90毫米,冬季降水量约增加10毫米,年降水量减少在80毫米以上。

  ③由于湖泊和陆地之间的温差,形成以一昼夜为周期的湖陆风,夜间风从陆吹向湖,白天风从湖吹向陆。由于湖风的调节,湖滨地区夏季白天气温偏低,冬季偏高。例如,中国洞庭湖畔的岳阳和沅江平均每年最高气温≥35℃的炎热日数,分别为14.5和15.8天,而距湖较远的常德和长沙平均每年分别为24.8和33.0天。

  湖泊的影响可波及附近一定距离的陆地,使之具有湖泊气候的某些特点。湖泊面积愈大,湖水愈深,湖泊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周围陆地的影响愈明显。

  湖泊气候 - 成因

  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露天采矿场凹地积水和拦河筑坝形成的水库也属湖泊之列,称人工湖。湖泊因其换流异常缓慢而不同于河流,又因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而不同于海。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

这是一份“湖泊气候”简历

  湖泊形成之后,由于湖泊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水体比热大,蒸发耗热多,使湖面上气温变化与周围陆地相比较为和缓,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湖面上湿度大。夜雨多于日雨。由于湖泊的存在使冬季和夜间近地气层不稳定,夏季和白天则气层稳定,因此湖面上日雨量减少,雷暴多发生于夜间。由于夏季和白天雨量较少,使年总降水量偏少,但冬季和夜间湖区降水量反可比陆地多。由于湖泊和陆地之间的温差,形成以一昼夜为周期的湖陆风,夜间风从陆吹向湖,白天风从湖吹向陆。由于湖风的调节,湖滨地区夏季白天气温偏低,冬季偏高。湖泊面积愈大,湖水愈深,湖泊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周围陆地的影响愈明显。

  湖泊气候 - 形态

  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内部各种过程的持续作用而不断演变。入湖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残骸年复一年在湖内沉积,湖盆逐渐淤浅,变成陆地,或随着沿岸带水生植物的发展,逐渐变成沼泽;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湖由于气候变异,冰雪融水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补给水量不足以补偿蒸发损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缩干涸,或盐类物质在湖盆内积聚浓缩,湖水日益盐化,最终变成干盐湖,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干涸。此外,由于地壳升降运动,气候变迁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湖泊会经历缩小和扩大的反覆过程,不论湖泊的自然演变通过哪种方式,结果终将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