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元宇宙”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11-28 12:29来源: 未知

金观涛一直是中文学界不断探索原创理论、思考“大问题”的学者之一。他著述丰富,在《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中提出的“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等概念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近年来,他将目光聚焦到哲学领域。去年,随着《消失的真实:现代社会的思想困境》的出版,他开始建构有关“真实性哲学”的构想。在这本开篇之作中,金观涛试图通过抽象的哲学思辨回应一个十分关键的时代问题:“后真相”为何盛行?“真实”为何瓦解?

技术发展的脚步从未有放缓的态势。“元宇宙”热度未散,今年年初,Chatgpt又再次掀起一轮有关人类未来的辩论。技术不断消弭着真实与虚拟、人类与非人类的界限,科学的迅速发展,建立起现代人膨胀的自信,也让科学和人文相互隔绝,“意义”成为失落之物。在前作通过追溯思想史寻找到“消失的真实”之根源后,今年,“真实性哲学”的第二部《真实与虚拟》则试图回答“怎么办”的问题。金观涛希望通过细致全面地厘清“何谓现代科学”,“什么是科学真实、社会真实、个人真实”等问题,破除现代人对科学的种种迷信与幻想,寻找一种将科学、人文社会和艺术统一起来的理论。这种贯通的视野,对于我们理解人工智能、虚拟世界(元宇宙)等看起来最新兴、前沿的事物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比如,通过对“真实”概念的深入辨析,我们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为何“虚拟空间也是真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虚拟空间的价值和局限性?以下内容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真实与虚拟》,有删改,小标题为摘编者所加。

原作者|金观涛

《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 作者:金观涛,版本:中信出版社,2023年7月。

虚拟空间中的经验是真实的吗?

本章前三节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虚拟世界的经验和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物理世界的经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和时空测量的关联存在差别,而非虚拟世界的真实性基础和经验真实不一样。因此,虚拟世界也是真的,它是另一种形态的科学经验真实。

我要强调的是,就经验真实本身而言,虚拟世界的经验和物理世界的真实经验没有差别,只要坚持真实性哲学的基本原理 — 科学经验的真实性就是受控实验和受控观察的普遍可重复性,必定得出虚拟世界的经验为真的结论。然而,上述结论很难为人所接受,因为虚拟世界的主体感受到的和处理的对象都是计算机程序。通常人们认为,计算机程序是数学运算,它怎么是经验真实呢?更何况,我一再强调数学是普遍可重复的受控实验的符号表达,数学的真实性只是符号结构的真实性。虚拟世界再“真实”,本质上也只代表了符号系统的真实性,我们怎么能把用符号仿真的经验结构视作经验本身呢?

上述疑难出现的原因在于,不理解数 (自然数和实数) 是具有双重结构的符号系统。自然数有两种定义方法。一种是其为一个满足皮亚诺 — 戴德金结构的符号系统。在这一定义中,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是非经验的,其规定了自然数的纯符号结构。该结构的真实性是纯符号的真实性,它和经验无关,属于纯数学真实。另一种是用经验结构来定义。2 是 1 的后继符号,这里 2 和 1 的关系是符号结构。但 2 是两个 1,3 是 2 的后继符号,同时3是三个1,如此等等。这里,数与数的关系是经验结构。也就是说,自然数还代表了数“数”的经验结构。自然数的奇妙之处在于这两种结构的合一。不仅自然数如此,实数亦如此。这正是“数”这一双重结构符号系统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现在我要问:在虚拟世界中,主体面对对象时,其感知的是对象的经验结构还是符号结构?没错,对象只是物理世界的数字仿真,数字符号串同时具有符号结构和仿真物理世界的经验结构,但主体和虚拟世界的对象发生关系时,其面对的是何种结构呢?主体面对的是数字符号串的经验结构而非符号结构!当主体进入虚拟世界时,仿真物理世界的对象虽然是程序算出的数字符号串,但这些数字串通过穿戴设备和其他传感装置与主体的神经系统和电脉冲对应,电脉冲序列结构和基于数学计算得到的数字序列同构。毫无疑问,当主体通过电脉冲感受到基于数学计算的对象结构时,被感受到的只能是双重结构符号系统的经验结构。否则,主体在虚拟世界中感受不到任何物理世界对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