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由于统治者的重文轻武政策,让"郁郁
发布时间:2019-12-13 17:28来源: 未知在宋代,由于统治者的重文轻武政策,让"郁郁乎文哉"的风气遍及朝野。与唐朝文人的盛大磅礴相比,宋代的文人更偏爱清净幽美的意境。
在这种氛围下,上层社会达官贵族饮茶成癖,对茶品花样的追求、对饮茶程序的琢磨都远远胜于唐朝。在唐代,只有煎饮之法,到了宋代不但有煎茶法和泡茶法,还有点茶、分茶等饮茶技艺。
比如,点茶即斗茶,点茶茶艺的基本过程为:碾茶即先将茶饼碾成粉末,但碾的时间不能太长,以保持茶的颜色。罗茶即将碾好的茶末放入茶罗中筛细,以确保点茶时使用的茶末极细,这样才能"入汤轻泛,粥面光凝,尽茶色";此外,还得讲究水质和水开的程度;点茶先是将茶粉加入少量开水调成膏状,然后用茶筅击拂,使汤花显现,以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而且汤花与盏咬紧,保持时间长为胜。整个过程深入细致、适情适意,却也繁琐复杂。
宋时,上层社会乃至皇室茶艺相当痴迷,宋徽宗还专门撰写《大观茶论》,详细地描述了采茶、制茶、煮茶、品茶的过程方法以及民间的斗茶之风。
皇室贵族的大力提倡让饮茶风尚深入平常百姓家。吴自牧在《梦梁录》里描绘南宋临安当时的情形是:"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成为了日常必需品。民间出现很多茶楼、茶肆、茶坊和茶馆。这些地方不仅供百姓休息、娱乐、交往,还是文人士大夫聚会交游的场所,也是商人谈生意之处。长此以往,茶馆文化形成且发展起来。
茶的身影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七宝露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类",描述的就是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渗透。宴请客人,"客来敬茶,客去点汤";婚丧嫁娶中也用到茶,相亲称"吃茶",男方下聘礼时,茶饼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更不用说,茶在文人士大夫那里有多受欢迎了。茶不仅可以怡情养性,还可托物言志,成为其诗词中的一种重要意象。比如,范仲淹那首著名的《斗茶歌》描写了武夷山下茗茶的采制过程和悠久历史;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斗茶的热闹情形。欧阳修以茶来比喻君子常德,"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苏轼有名的"从来佳茗似佳人"化自"欲把西湖比西子",把茶拟作佳人,可见他对茶的亲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