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市场经济的世俗化社会驱走了价值观的神圣性

发布时间:2020-03-31 11:31来源: 未知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7月出生,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万古江河》、《心路历程》、《西周史》、《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挑战与更新》、《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组织》。

这位师从傅斯年,经胡适推荐赴芝加哥大学读博,当代最重要的史学大家之一,作家王小波笔下那位“我的老师”,如今已近九旬高龄。在近期参加一期访谈节目时,许倬云说:“现在世界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着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于是无所适从。”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许倬云自己是有答案的,他还曾专门写作一篇《我们要追求的人生意义》。此文分享的便是他关于现代人生活与人生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一、现代人面临的困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市场经济的世俗化社会驱走了价值观的神圣性

所谓的“市场经济”要追溯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16世纪初,欧洲的商业化便已相当显著,也因为商业化才有了资本主义以及后来欧洲各国向世界各地的开拓。

中世纪天主教会长期统治欧洲,但始终有一股世俗的力量不愿向教会低头,这一世俗力量存在于城市、工商业社会以及当时的教育机构(现在大学的前身),形成世俗对抗神圣的斗争。

当资本主义兴起,世俗化的工商业社会便压倒神圣性的社会,造成近代价值观的显著转变。

在中国,儒家并非宗教,且相当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