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商城遗址
商代中期,郑州曾为都城,城址在今商城。

管叔鲜后人管仲
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其弟管叔鲜(姬鲜)于此,称管国,为当时周朝之东方重镇。周公摄政后,管叔因勾结蔡叔、武庚叛乱被诛,管城由此而废。

郑大夫子产
春秋时期郑州属郑,称管邑,为郑大夫子产的采邑,又称东里。战国时期,郑州初属韩国,后属魏国。秦统一中国后,在荥阳(今郑州邙山区古荥镇)设三川郡。

汉代霸王城上的战马雕像
西汉时期隶属河南郡,改称管城,属中牟县。魏晋南北朝时期,管城仍属中牟县。北周武成元年(559),属荥州。

开凿于隋代的大运河通济渠
隋开皇三年(583)改荥州为郑州。自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开皇十六年(596),管城从中牟划出单独为县。郑州改称管州,州治亦由成皋迁至管城,辖管城、成皋、荥阳、新郑、苑陵等12县。大业二年(606),复名郑州。

唐代夕阳楼遗址
唐武德四年(621)分置郑州、管州。郑州州治成皋(今荥阳西北汜水镇),管州州治管城。贞观元年(627)废管州并入郑州,州治成皋。贞观七年(633)州治迁移管城。

巩义
北宋建立后,由于郑州地近京师,属京畿路。崇宁四年(1105)废郑州建置,建为西辅,从而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

荥阳金代经幢
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并入郑州。

清代建筑文庙
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

民国时期的郑州街头
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

1958年建设的河南省图书馆
1954年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