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这时候,“隐不隐”的决定权,逐渐从士大夫自

发布时间:2020-02-23 08:42来源: 未知

这种卖方市场一直持续到两晋,最出名的例子就是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包括阮籍等“竹林七贤”。

图丨陶渊明画像

 

 

然而从唐宋开始,随着中央集权的加深,和科举制度的确立,皇权逐渐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时候,“隐不隐”的决定权,逐渐从士大夫自己手里,过渡到了皇帝手里。

翻开史书,不难发现,唐宋以后那些著名的“隐士”,多是被皇帝弃之不用,只能归隐于山林的文人。我们熟知的大诗仙李白,还有“奉旨填词”的柳永等。是李白自己想要“小隐隐于野”,选择去游历大好山川的吗?不是,他也曾兴高采烈的跑去长安求官;是柳永自己想要“大隐隐于市”吗?当然也不是,否则他也不会费尽心思的去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