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漆画的当代创作导向
发布时间:2023-08-11 23:57来源: 未知天然漆是亚洲特有的物质文化形态,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漆画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漆画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展。展览基于中国漆画的“自我觉醒”意识,重新思考符合当代需求的构建方式及途径,系统性梳理中国漆画艺术的创作历程与成功经验,着力塑造中国漆画艺术的当代性并构建新时代的漆画国际话语,意图促进中国漆画的创作繁荣与发展。
从艺术史的角度判断,在近一个世纪的过程中,中国漆画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本土当代性和文化再建构。
中国漆画与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也间接受到了国际范围内艺术潮流的影响。从创作面貌和观念意识方面判断,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可以称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漆画处于装饰传统主线和越南磨漆画副线的双重影响之下,在此期间,漆画创作群体试图构建把绘画的本体语言、装饰的形式语言、工艺的材料语言相结合的漆画艺术体系,其创作特征是绘画意识与装饰语言的并存。第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是辉煌的,奠定了中国漆画的基础,但在某种程度上,绘画性意识与装饰性语言也形成了错位。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可以称为第二阶段,其背景是“85美术思潮”和中国装饰体系的边缘化。在此期间,漆画创作群体在对第一阶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激烈的争论,但是争论的双方在本质上都是希望推动漆画的纯粹性和当代性。从今天的视角判断,争论的双方都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创作面貌上都呈现了去装饰性的意识,同时也造成了漆画创作的“材料翻译”问题,从而导致了材料语言和表现语言之间的错位。事实上,这一问题至今也没有形成较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