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从何而来? 其蕴含的信息又为多少?
发布时间:2021-01-27 18:46来源: 未知自然想到“河北省”、“河北人”。
然而,如稍一深究,
“河北”是什么?
它又从何而来?
其蕴含的信息又为多少?
如此想来,
恐能言及二三者就不多了。
“河北”一词,由来久矣,
且内涵深广厚重。
在“耳熟能详”之后,
我们在此重说“河北”,
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但,好在有史为凭,
那就让“档案”说话,
以“史”服人吧。
“河北”的溯源

《周礼》
河北,最早是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周礼·职方》中就有“河北之地”的记载。《战国策·赵策三》则有“赵有河北,齐有河东”的记载。这里的“河”特指黄河。战国时的黄河,由今河南省濮阳流向东北,经今河北省大名、馆陶,及山东省平原等地,于山东省庆云县入海,其北有赵,其东有齐。从黄河流经的地域,可知那时的“河北”,大抵包括今河北省中、南部广大地区和今山东省东北隅、河南省北部小部分地区。古代河北与今河北省有着地域上的部分重叠关系,从而也可看出河北省这个名称悠久的历史渊源。

战国地图
唐代初期,“河北”开始成为全国一级大政区的名称,沿袭到宋、金两朝。《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宋代将河北道改为河北路,金代沿用河北路,到了元代推行省制,便废除了河北路名。
省,原是官署的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除京师附近地区的山东、山西及河北直隶纳入中书省外,并于河南、浙江、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设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简称省。明代将全国置十五个行省,即北直隶、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清初,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仍为十五省。清代沿用行政区为“省”的名称,至今。

直隶境域图
按明、清制,直隶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督,正式官衙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等处”指哪里?指河南、山东等地。即是说,总督直隶的长官,权可及周边省份。清末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朝廷重臣,都曾任总督于直隶;晚清,设北洋通商大臣一职,也由直隶总督兼任。这样,省以督重,督以省重,直隶的行政机构和职能,明显有别于其他省份。清时,一般省的机构设省、府(州、厅)、县三级,而直隶省则是省、道、府(州、厅)、县四级制。其中“道”,大体与其他的“省”同级,即使直隶省的顺天府,其行政长官通常也由中央六部尚书等职兼任。
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及随后的“北洋政府”,仍将直隶作为控制全国的“大本营”,坐直隶而争全国,自然不会改直隶。“北伐革命”的胜利,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对于割掉“封建帝制”的尾巴,打破旧的分裂势力盘踞于直隶的局面,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1928年6月20日,国民政府决定,直隶省改称河北省,京兆尹公署撤销,所属二十县划归河北省。北京改为北平,天津为河北省会。

1928年7月4日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委员就职典礼合影
同年7月4日,河北省政府成立于天津。此段历史也折射出“河北”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的复杂定位,从而也一统了整个国家在行政设置上的格局。

首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商震
至此,直隶“一分为三”(河北、热河、察哈尔),相继京、津也与冀脱离,河北的版图比直隶缩小了三分之一多,也再无高居其他行省之上的特别权利。但河北在中华版图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它六百多年来形成的全国政治、军事中心腹地地位,没有因为省名的变更而不再延续。1937年7月7日,日军攻占河北省宛平县卢沟桥,这个在中华腹地燃起战火的日子,被国人不分党派视定为“抗战日”。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战争,从反击日军攻占卢沟桥算起,这颇值得回味。

河北省政府(原在天津大经路一带,今中山路)及周围建筑被轰炸后的残骸
“河北”的简称、别称
说“河北”之由来,自然要说到“冀”。因河北省古为冀州之域,所以河北省简称“冀”。黄帝划天下为九州:冀、兖、青、徐、荆、豫、杨、雍、梁。《尚书·禹贡》中说:大禹治水以后,按当时的山川河流,把全国划为九州,“冀为九州之首”。《冀县志》中说:“冀为最古之州,唐虞之前,圣贤帝王多为冀产”,是“尧、舜建都之地也”。《汉书》中说:“冀州,尧所都,故禹治水自冀州始也”。冀州的由来,则是由冀州之地而得名。《说文解字》中说:“冀,北方州也,北方名冀,因而以名其州也”。《尔雅·释地》中说:“两河间,曰冀”。“两河”指黄河与辽河。“冀”指冀州。“两河间”,指黄河与辽河之间,为冀州之地。那时所说的冀州地域范围,实际包括现在的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方,可见冀州地域之大。

禹贡九州图
到了东周列国时,九州又分为十二州,冀州析为幽、并两个州。此时的冀州,包括今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域。此后,冀州辖区曾多次变更,辖境愈来愈小,逐渐变成县级的州、市。
河北省的别称“燕赵”,也成燕赵中山。因为战国初期在今河北省辖域内建都的有三个诸侯国,即燕、赵、中山,故有燕赵中山之称。赵国灭中山国后,因在战国七雄争霸时期,今河北省辖域,北为燕国之地,南为赵国之地,故有燕赵之称。
河北省的别称,还有畿辅。畿辅是指国都附近的地方。因为元、明、清三代都先后建都于北京,河北大地是京畿、藩屏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故河北又有“畿辅”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