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发布时间:2020-12-21 14:29来源: 未知

暴雨是降水强度极大的雨,一般以“雨势倾盆”来形容。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根据强度不同,暴雨又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一、暴雨的形成

暴雨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讲,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在我国,能够引起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历时短、面积小的特大暴雨。

暴雨往往会引起洪水,洪水指河、湖、海所含的水体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洪水常威胁沿河、滨湖、近海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没灾害。自古以来,洪水给人类带来很多灾难,如黄河和恒河下游常泛滥成灾,造成重大损失。但有的河流洪水也给人类带来一些利益,如尼罗河洪水定期泛滥给下游三角洲平原农田淤积肥沃的泥沙,有利于农业生产。

积雨云最容易形成暴雨。积雨云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由于受上升运动的影响而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积雨云的体积一般相当庞大,一块块的积雨云就是暴雨区中的降水单位,虽然每块单位水平范围只有1~20千米,但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常达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云上端的水滴就开始结冰。人们在地面用肉眼看到云顶的丝缕状白带,正是高空的冰晶、雪花飞舞所致。在夏日,地面上是大雨倾盆,而高空却是白雪纷飞的严冬。

影响我国暴雨的水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湾;二是来自偏东方向的东海或黄海。在我国中原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东南风,雨祖宗”,正是降水规律的客观反映。

其实,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会产生波动或涡旋。正是这种波动的地区,气流运行才会出现上升运动,并产生水平方向的水汽向同一地区集中,这样就形成了暴雨中心。

另外,地形也是影响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的因素之一。迎风坡山脉会迫使气流上升,从而垂直运动加大,雨量加大;在山脉的背风坡,由于气流下沉,雨量就大大减小了。1963年8月上旬,一股来自南海的湿空气输送到华北,而这股气流恰巧与太行山相交,受山脉抬升作用的影响,导致沿太行山东侧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由此可见,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

在暴雨产生时,低层空气一般是暖而湿,而上层空气干而冷,进而使大气层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大气中的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得到充分发展。

二、洪水分类

洪水一词,在中国出自先秦《尚书·尧典》,该书记载了四千多年前黄河的洪水。据中国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公元前206年~公元1949年间,有1092个年份有较大水灾的记录。在西亚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以及非洲的尼罗河关于洪水的记载,则可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

1.雨洪水

在中低纬度地带,洪水的发生多由雨形成。大江大河的流域面积大,且有河网、湖泊和水库的调蓄,不同场次的雨在不同支流所形成的洪峰,汇集到干流时,各支流的洪水过程往往相互叠加,组成历时较长、涨落较平缓的洪峰。小河的流域面积和河网的调蓄能力较小,一次雨就形成一次涨落迅猛的洪峰。

2.山洪

山区溪沟,由于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汇流都较快,从而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

3.泥石流

雨引起山坡或岸壁的崩坍,大量泥石连同水流下泄而形成。

4.融雪洪水

高纬度严寒地区,在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时,较厚的积雪大量融化形成融雪洪水。

5.冰凌洪水

中高纬度地区内,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河流(河段),在冬春季节因上下游封冻期的差异或解冻期差异,可能形成冰塞或冰坝而引起。

6.溃坝洪水

水库失事时,存蓄的大量水体突然泄放,形成下游河段的水流急剧增涨甚至漫槽成为立波向下游推进的现象。

冰川堵塞河道、壅高水位,然后突然溃决时,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巨大土体坍滑堵塞河流,使上游的水位急剧上涨,当堵塞坝体被水流冲开时,在下游地区也形成这类洪水。

7.湖泊洪水

由于河湖水量交换或湖面大风作用或两者同时作用,可发生湖泊洪水。吞吐流湖泊,当入湖洪水遭遇和受江河洪水严重顶托时常产生湖泊水位剧涨,因盛行风的作用,引起湖水运动而产生风生流,这种洪流有时可达5~6米,如北美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和休伦湖等。

8.天文潮

海水受引潮力作用而产生的海洋水体的长周期波动现象。海面一次涨落过程中的最高位置称高潮,最低位置称低潮,相邻高低潮间的水位差称潮差。加拿大芬迪湾最大潮差达19.6米,中国杭州湾的澉浦最大潮差达8.9米。

9.风潮

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水面异常升降现象,它同相伴的狂风巨浪往往会引起水位上涨,而这种现象被称为风潮增水。

10.海啸

海啸是水下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巨浪。

11.洪水

洪水是指特大的径流,这种径流往往因河槽不能容纳而泛滥成灾。根据洪水形成的水源和发生时间,一般可将洪水分为春季融雪洪水和暴雨洪水两类。

(1)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

(2)较大洪水重现期10~20年;

(3)大洪水重现期20~50年;

(4)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

三、季节与地域分布

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除了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各省都有可能出现暴雨。由于我国属于季风气候,所以从晚春到盛夏,北方的冷空气可谓是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会,形成了一场场暴雨。我国大陆上主要雨带位置也随季节由南向北推移。华南(两广、闽、台)是我国暴雨出现最多的地区。东南沿海岛屿与沿海地区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减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然而,在太行山、大别山、南岭、武夷山等东南面或东面的坡地,都是这些地区暴雨的中心。由此可见,我国暴雨的分布是受季节与地域影响的。

此外,还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1981年,在我国西北一些地区都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暴雨,但有些原本多雨的地区反而出现了旱灾。

四、暴雨的危害

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还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生命,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暴雨的危害主要有下列两种:

1.渍涝危害

暴雨的特点是急而大,因排水不畅而引起积水成涝。同时,由于土壤孔隙被水充满,就会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若时期过长,则根系因腐烂而产生有毒物质,从而使作物减产。

2.洪涝灾害

暴雨常常会引起洪涝,作物因此而被淹没。这样以来,作物的新陈代谢就很难正常进行从而引发各种伤害。淹水越深,淹没时间越长,其危害越严重。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果树、林业和渔业,而且还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我国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几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1954年7月长江流域大洪涝,1963年8月河北的洪水,1975年8月河南大洪涝,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等,几乎都是由暴雨或特大暴雨引起的。

五、暴雨防护措施

下列是防护暴雨的措施:

(1)地势较洼的居民住宅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采取“小包围”措施,可以在住宅区砌围墙,可在大门口放置挡水板,也可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把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免发生堵塞现象,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在底层居民家中,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距地面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的积水漫进屋内,要及时切断电源以免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防止不慎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不要在河道里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