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土墩底部由青灰色“草包泥”堆筑而成

发布时间:2023-12-01 17:41来源: 未知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于成龙在会上介绍了江苏常州寺墩遗址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

寺墩遗址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以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的中心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5500至4500年。遗址以一处椭圆形土墩为中心,周围分布十余处小型台地,外围有双重水系环绕,总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

发掘区航拍。国家文物局供图

寺墩遗址崧泽文化遗存分布于墩北和墩东台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已发现墓葬区、干栏式建筑、水井等遗存。其中墓葬共40座,位于墩北台地北部与西部,北部墓葬等级较高,随葬器物多在30件左右,出土璜等玉器。干栏式建筑位于墩北台地东缘,东西长近30米,南北宽约10米,由立柱、横木、植物茎秆铺面组合而成。水井位于墩东台地,井内出土6件漆彩陶壶,以红、黄、黑三彩绘制的编织纹卷尾鸟形象陶壶最为精美。

良渚文化时期,寺墩遗址已形成以圆形土墩、周围台地和双重水系环绕的聚落形态。土墩底部由青灰色“草包泥”堆筑而成,北坡发现一处石砌遗迹,可能做排水或护坡之用,墩顶发现多条红烧土基槽,表明曾有大型建筑;墩体北侧发现多处良渚文化建筑基址及灶、水井等生活遗迹。墩东台地位于内圈水系外侧,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布有两处良渚文化贵族墓地,曾出土大量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