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孙明:再思中国之“道”的政治、治理内涵

发布时间:2023-11-21 16:28来源: 未知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师孙明最近出版了新书《治道之统: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的原型与定型》,对于道统-治统二分论及既有的政教合一认知,作者在书中做了新的解读,通过解析传统政治术语中的“皇帝王伯”等概念,深入分析“向上透一著”等“大事因缘”,会通礼制与思想,贯串出一条新的线索,构建对整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一个新的认识脉络。作者提出的“治道之统”能否成立,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古代思想资源又有怎样的价值?作者就此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治道之统: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的原型与定型》,孙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8月版

能否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基本思路?

孙明:“治道之统”就是对应“道统”而来,本书的旨趣是重新理解“道统”,建立一个比“治统与道统二分”或简单化的“政教合一”范式更接近历史实际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框架。中国之“道”是“务于治”的治道。在从“自然”向“制作”发展的治理史中,随着政治、国家、制度的演进程度和阶段,古代中国依次生成了“皇、帝、王、伯”四种治理形态。礼崩乐坏之后,如何在“制度之治”的背景下实现“治出于道”的理想型,是中国政治思想的核心议题。无法激活周礼集大成的礼乐王制,使王道具备良政善治能力,导致释老二氏之学蔚兴、“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以致正统不立这两个儒家士人不能接受的挑战。宋儒“向上透一著”,化“古”为“理”,以“皇、帝、王”的全部治道智慧提升王制的超越性,尊王黜霸,治道有统。“治道”不是向心性的单线进化,而是兼形而上下,始终保有内在的实践性要求。从“自然”到“制作”,“治”与“道”都是整全的,“道”就是合天地、国家、社会、人生与人心的整全之治,必要条件是治理行道之“权”,亦即“位”。宋儒底定的道统观,充分论证了士人述道明道而传道、无位而列道统,更憧憬圣王再世,行道出治,才能规复“治出于一”。“道统者,治统之所在也。”朝野共奉“道统在上”为理想型,明、清两代以此为意识形态建设要义,将道统“本朝化”。“政治”内在于“思想史”,中国思想有内在的政治实践属性。本书希望再思中国之“道”的政治、治理内涵,也就是(国家)实践的、社会政治的、权力的内涵。不把“思想”理解为一个与社会政治和实践相区分的东西,而是共同的一套对现实的安置方案,由此,对于思想与社会政治和实践的关系,就能看到更加紧密的部分。以“治道”通“道统”,也以“道统”通“治道”,两者本在一条线索上,合观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