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守护时光与历史的馈赠

发布时间:2023-11-02 00:18来源: 未知

古建筑是时光的馈赠,也是凝固的历史。面对这些珍贵的人文遗产,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把古建筑保护与当下生活更好结合?本期邀请四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古建筑守护者,或许,他们的故事能够给我们更多启发。

 

  历史仿佛格外眷顾山西,在这里留下了超过28000处古建筑遗存。小时候去乡下走亲戚,几乎每个乡每个村都能见到古建筑。耳濡目染之下,我深深爱上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建筑的魅力体现在其精美的设计和细致的工艺上。比如世界上现存最高、结构复杂、工艺卓越的木结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它由480朵斗拱组成,每一组斗拱都有50件左右的构件,仅斗拱的组件就达24000多件,整个应县木塔的构件加起来能达到10万多个,精巧的设计凝结了无数先人的智慧。建筑内部还有九百多年前的彩塑、壁画等精美装饰,共同展现了悠悠岁月中的匠心独运。

  2000年,我从山西文物局退休,闲暇时在大学教授古建筑课程。课堂上,我先是按照读课本、看PPT的授课方法讲授《营造法式》,有许多学生反映记不住构件的结构,无法将构件和实物对应。我编写出版了《唐五代木构建筑实例》《山西古代彩塑品赏》等专业书籍,受众也十分有限,不超过几千人。一般而言,古建筑构件复杂,名词术语较多且生僻难懂,对大众来说有一定门槛。古建筑保护也让许多人敬而远之,觉得是专业人士的事情,自己插不上手。怎么才能打破这层隔阂,让古建筑走到更多人身边呢?

  在跟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年轻人很擅长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他们也鼓励我做短视频科普。于是,我借助短视频创办了一个面向大众的,没有门槛、没有围墙、没有时间限制的“古建筑斗拱学堂”,带领大家参观古建筑,亲眼看、亲耳听。此外,我还用拆卸组装古建筑模型等丰富有趣的方式,普及古建筑知识和文化。我记得拍摄发布的第一个短视频是太原晋祠圣母殿,几天之内就有了几十万点击量,这让我非常欣喜。借助新媒体,大家可以穿越时空,打破知识壁垒,直观形象地了解中华优秀古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