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从东方到全球,世界文化符号 青花瓷

发布时间:2023-10-31 16:56来源: 未知

在中国陶瓷几千年的发展史中,青花瓷无疑是一座里程碑。

青花瓷,英文名blue and white,以“青”为灵魂,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人们习惯上称为“青花”。

釉下青花工艺创烧于唐代,在历史上有三次高峰,分别在元朝、明永宣、清康熙。这三次高峰中,青花瓷虽只一色,但在不同时代的匠人、画师手下,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千秋,从官家御用的艺术瓷器、到后来的民间日用器皿,始终蕴含着帝王的审美、以及各个时代的烙印。

01

唐代青花

最早发现唐代青花瓷为1970年代,在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唐青花残片,并且在河南巩县窑找到窑址。这从科学角度上解决了学界对于“青花瓷”最早出现的朝代争论,只是当时烧造技术没有过关,中间又停滞了三四百年。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青花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鱼藻纹罐;1999年,在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现唐代沉船黑石号并且出水3件唐代青花盘,现藏于新加坡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2006年10月,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以西4公里的7号唐墓出土了两件青花瓷罐。

黑石号出水的3件唐代青花盘

唐代青花瓷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西亚地区出土过不少唐代青花瓷片。唐青花的产生或许是因西亚各国对唐青花有大量的需求,当时主要用于外销,这也是国内唐青花瓷器很少看到的原因。

02

宋代青花

唐代青花并没有持续发展,而是走向衰亡。从目前发现的实物来看,宋青花的年代虽然在唐青花之后,但是它们之间在青花用料、烧制工艺、纹饰内容、产品风格等方面,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唯一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用钴料作呈色剂在瓷器上烧制出蓝色花纹。

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

宋代 花卉纹青花碗

宋青花瓷一般胎质较粗,胎色呈灰白色,少数为胎质细腻的白色瓷胎。釉面呈现纯白色的较少,多为白中闪青、黄、影青等色。宋青花瓷颜色为灰蓝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现黑色的。装饰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器物烧成质量普遍不高,除杭州宋墓出土的宋青花罐较精美外,其余均较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