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真的能使我们洞察世界吗?
发布时间:2023-10-26 14:57来源: 未知好久不见
读书君和好久不见的抄书君说,大家都想再次看到读书笔记。
此时的抄书君,已经是工作三年的科技公司产品经理,长期浸泡在价值判断和逻辑拉扯的环境里,忽视了对太阳、诗歌和眼泪的感受力。相信许久不见的大家,也经常如此。
嗯好,那让咱们一起捡起读书笔记。
书中总有小块的自由,希望大家经由此处,游到云海里,跑进山里去。
参与方式:
直接在本文后留言,摘抄你特别喜欢的书中部分。我们会选取留言在下一期读书笔记中呈现。
-1-
逻辑对证明是有用的,但对发现来说几乎从来都是没用的。
——《观念的冲突》|[美]托马斯·索维尔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3
抄书人:YUANYUAN
旅行者看起来是全球化过程中的胜利者,但仍要面对一些问题。首先,他们因无法放慢脚步感到负担沉重,始终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是不舒服的;其次,流动性意味着一连串没有尽头的选择,每个选择都伴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三,每个选择都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危机。无止境的流动性和持续选择最终即使不会变成负担,也会成为一种麻烦。
——《当代社会学理论》|[美]乔治·瑞泽尔|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
抄书人:oneone旋风风
我们需要的社会,是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来过的社会;是可以自由选择劳动方式且不受区别对待的会够自由选择育儿或照顾老人,不受强制、不孤立无援、不因这种选择而蒙受损失的社会;是女性不会受到男性暴力或性骚扰的社会;是女性即使孤身一人也能安心生育孩子的社会。
——《女性主义40年》|[日]上野千鹤子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
抄书人:黑猫十一
近年来人们几乎在大数据和真相之间画了等号,但大数据真的能使我们更深刻地洞察世界吗?在2019年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数据发挥了奇怪的作用。有时,那些实时更新的、精确的数字确实指出不同社会疫情的状况,但很多情况下,其反而会使人看不到真相。
——《消失的真实》|金观涛 |中信出版集团|2022
抄书人:bookbug
对于灵魂来说,身体是它牢不可破的枷锁和监狱。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汪民安|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
抄书人:波伏娃娃鱼
-2-
轻微的敌意往往表现为插科打诨。一些玩笑话所隐含的偏见是如此隐晦,以至于我们将其与朋友间的幽默逗趣混为一谈。但是,即使这些笑话貌似很友善,它们有时候却掩盖了真正的敌意,成了一种贬低外群体、拔高所属群体的方式,是意图证明外群体比自己所属的集体更劣等的论据。
——《偏见的本质》|[美]戈登·奥尔波特|九州出版社|2020
抄书人:梅林
焦虑发生于想要自己没有的东西却又不努力获得的时候;而忧郁则发生于想要什么东西,努力争取却失败的时候。
——《正午之魔》|[美]安德鲁·所罗门|上海三联书店|2020
抄书人:从前有个鹿克思
就和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人一样,我们对于文化史如何塑造自己的心灵生活几乎没有察觉,因为我们如此“身在此山中”,我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思想完全都依赖于文化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如同看不到地平线的游泳者:要对方想和裹挟推动我们的文化湍流做出估计和判断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困难不等于完全不可能。正如书本所提出的,对其他文化和信念做深入的探索能够以当头棒喝的方式帮助我们看见自己文化中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