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你去哪里晒秋?
发布时间:2023-10-24 12:54来源: 未知这个周末,你去哪里晒秋?
“晒秋的人和秋天一样通透/只是心上的风与秋天的风略有不同”,诗人陈年喜在《晒秋》中写道,秋天的树,秋天的风,伴随着秋天的色彩,给人的心境带来异样的舒坦。“秋天,风景中到处是树叶——樱桃树叶全都红了,槭树叶是黄的,山毛榉周身是古铜色。高原上遍地是第二春的万千火焰。”加缪曾将秋与春并举,在他的笔下,行将飘零的落叶化身纵情绽放的花朵,同样洋溢着生命活力。
本期典读栏目“寄给你一片银杏叶”,选了作家蒋勋、德富芦花、海桑、史铁生、宗璞的文字。小编很喜欢日本作家德富芦花那篇《我家的财富》:
屋后有一株银杏。每逢深秋,一树金黄,朔风乍起,落叶翩翩,恰如仙女玉扇坠地。夜半梦醒,疑为雨声,早起开门一看,一夜过后,满庭灿烂。屋顶、房檐、水盆,无处不是落叶,片片红枫相间其中。我把黄金翠锦都铺到院子里了。树叶尽落,顿生凄凉之感。然而,日光月影渐渐增多,仰望星空,很少遮障,令人欣喜。
秋天是属于一个故事的落幕,也往往酝酿着另一个故事的序曲。言归正传,让我们一起进入《青年文摘·彩版》2023年第20期的素材世界吧。
为什么我的爸妈爱“扫兴”
今年毕业季,朱珠好不容易抢到了家属现场观看毕业典礼的门票,希望爸妈能参与这个重要时刻。但爸妈一席话给她浇了一盆冷水:“去一趟北京需要请假,住宿也要花钱,不去。”最初有多期待,结果就有多扫兴。最终朱珠也没能劝说成功,“我的读书生涯已经结束,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了”。
近期,“我的父母为什么如此扫兴”成为热议话题。攒下零花钱给妈妈送上一束花,却被指责“不实用,浪费钱,快退掉”;努力考到第二名,父母一句“你怎么没考第一”就让喜悦瞬间消失;和家人分享国庆旅行经历,爸爸回复:“你假期怎么不回来相亲?”
有人不解:一起出门旅行、节日赠送礼物、分享生活中的成绩,都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为什么父母只用一句话就能让大家都不开心?“扫兴”背后潜藏的是什么?面对“扫兴父母”,年轻人又该如何自处与相处?
有的父母成长的时代物质匮乏,他们对生活品质并不重视,当子女努力追求生活品质,他们看到的是浪费钱财,华而不实。有些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有快乐和温暖的体验,导致“习得性无助”,他们被自己的父母以“扫兴”的方式养育,也把这种模式带给了孩子。还有一些父母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较弱,他们几十年的生活惯性,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喜欢什么、在乎什么、想要什么,甚至不重视孩子给自己的积极反馈。
不过,子女有时候也需要思考:自己给父母的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还是“我们觉得他们需要”。年轻人对生活的理解和父母不一致,有时我们会很着急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新理念”告诉父母,而忽略了父母在接受这些新事物时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父母没有我们的这些经历,所以想要他们接纳新的东西,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