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2日举行

发布时间:2023-10-22 15:42来源: 未知

2015年,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雨果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洲科幻作家。有人说,刘慈欣凭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文学带到了世界高度。距离《三体》夺得雨果奖已过去这么多年,下一部能与其比肩或超越它影响力的科幻大作会在何时出现?谁又将是下一个刘慈欣呢?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2日举行,大会期间,2023雨果奖将公布最终结果。今年有5个中国作家作品入围,其中4个短篇,1个中短篇。长篇小说提名名单中没有看到中国科幻作家和作品的名字。

如果把长篇小说比作大片,那短篇就是小品,两者的表现深度和张力不同。迄今为止,中国仍然只有刘慈欣赢得过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想要再次叩开这扇大门,我们仍然需要等待。

从国内市场全局来看,科幻一直是小众领域。国内市场在整体规模和作家作品方面都还远不及成熟市场的水平。而且相较历史、文艺、悬疑等类别,科幻作品在出版和影视化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优秀的作家作品很难脱颖而出。

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碎片化阅读,客观上不利于科幻大作的诞生。在题材和内容上,科幻小说往往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一部大作对读者科学素养和理解力的要求更是尤其高。而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是时间短、信息浅显但信息量大、浏览速度快,读者很多时候只关注情节,缺乏深度思考和理解。因此,科幻大作的内容产出模式与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存在明显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