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塑造文化品牌,积淀一城风华

发布时间:2023-09-30 00:20来源: 未知

一方面,人工讲解永远具有不衰的魅力和价值,因为这是观众与讲解员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沟通,彰显了博物馆内的“社会文化情境”;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会引领博物馆不断应用新媒体设施、设备,并在其中植入更多个性化遴选内容,以提高个人体验成效,同时节省了人力成本。

  李明斌(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成都市博物馆原馆长):博物馆本身是文化艺术空间。从更大尺度来看,它就像城市的会客厅,积淀着一城风华,塑造着一地的文化品牌。进一步聚焦观展方的需求,尽可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是应始终努力的方向。

  在我看来,博物馆中的讲解,从来不是照本宣科,而应将之放在公共教育服务的层面上,根据馆方和观展人群特点,不断去创新、开掘。

  在成都博物馆工作时,每个月第一个周二上午和下午的固定时段,是“馆长带你看展时间”,因为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全程,我可以带着历史的纵深,给观展者讲解导览。除馆长外,在一些特展、临展进行时,策展人也进入现场讲解。这种方式让观展者更深入了解展览的文化内涵,也令我们更深入了解观众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

  多元化、个性化的讲解导览服务,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我认为,博物馆、美术馆与大学相关专业的联系与合作将更加紧密。后者可以在学术上不断提供对展品理解的更新,令许多有着历史、艺术功底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实践中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专业;前者作为源源不断的人才池,可为后者提供第一手的教学资料、场景。

  在信息技术爆炸的当下,对多元化、个性化的讲解导览服务而言,新媒体、人工智能的参与同样必不可少。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观展需求、不同的观展习惯,电子智能导览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这个领域,事实上,如今这方面的实践已经百花齐放了。我想强调的一点是,随着技术的完善,可以给电子导览系统开一个反馈留言窗口,系统地收集参观者在内容、服务甚至学术更新上的意见,并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加以筛选和整理,最终给出反馈,不仅反馈给提意见的观展者,也及时反映到展品电子导览介绍、人工讲解文案中。如此,在新技术基础上“展”与“观”可以完成新一轮更高层次的互动。

  记者:社会上收费的带观展团越来越多,需求也不断扩张。您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规避,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规范市场,使之长久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