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七夕为何流行吃“巧果

发布时间:2023-08-22 22:31来源: 未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穿针乞巧、储七夕水等习俗,都体现了一种“中国式浪漫”。

  包括七夕在内的岁时节日,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色彩。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对七夕的由来和种种习俗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七夕的美食有巧果及一些时令水果,七夕观星则是远古时期星辰崇拜的遗俗。

  七夕源自天象崇拜?

  关于七夕的起源,主要有自然天象崇拜、时间数字崇拜等说法。

 

  实际上,七夕主要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人们慢慢地将织女星与牵牛星人格化,并结合男耕女织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后来,七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丰富习俗和内涵的节日。

  “牛郎织女”的传说何时出现?

  “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很早,在战国末期已具雏形。汉代,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已经极为成熟,相关的节俗也开始流行。

  这一传说流行于汉代,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汉代的爱情与婚姻已经要受到家族和社会的制约,它在汉代的世俗演化,使其更贴近汉代普通人的生活现实,所以也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对象。

  七夕为何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

  将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主要是当代的一种文化重构。

  当然,传统的七夕本身就蕴含着爱情的元素,牛郎织女的传说歌颂了爱情的坚贞不渝,所以将其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也有一定的道理。对此,一些学者已经做了论证。

  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七夕的节俗比较丰富,以西方情人节的框架来看,将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较为勉强,乞巧节、女儿节的相关习俗容易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