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保护古城遗址 赓续灿烂文明

发布时间:2023-07-27 17:55来源: 未知

 保护好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河流、城墙、祭坛、宫殿、墓葬、玉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丰富的遗址和文物,见证着5000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

  “每年有上百万游客到访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底蕴,感受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说。

  本世纪初,良渚遗址则是另一番景象——山石裸露,满目疮痍,茫茫荒野上,尘埃漫天飞扬,几十家矿场的采石爆破声此起彼伏。

  保护好良渚遗址,让良渚回归宁静,青山从此还绿。严重影响良渚遗址的石矿场被关停,取而代之的是对遗址更精准的保护、发掘和研究。设立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实行“城市发展反哺遗产保护机制”、将良渚遗址区外城市开发所得的部分财政收入用于遗址保护……余杭区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针对土遗址可能出现的开裂、坍塌、微生物病害、表面粉化等情况,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与浙江大学、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合作,持续开展多学科研究,实施土遗址保护工程。“我们要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良渚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孙海波说。

  除了古城和水坝等重点遗址区域外,良渚遗址保护范围还涉及24个村(社区)。良渚街道港南村是距离良渚遗址城址区最近的村庄之一。“村民建房之前,必须经过省文物部门前置审批。”港南村党委书记康宏果说,“作为这方水土上的居民,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保护它、爱护它。”

  讲好良渚故事,让世界遗产“活”起来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宫殿巨型木构”复原展示区,探坑内静躺着的6根“良渚木作”,皆为利用数字模型1∶1精准复原而成,无论是摆放位置还是视觉外形,几乎和发掘时的原件一模一样。

  为更好保护遗址,良渚古城在发掘后进行了回填保护。“看不到真实的遗址面貌,普通人很难凭空想象5000年前良渚古城的宏伟。”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晓萍介绍,良渚古城遗址采取“现场+场馆”结合的展示体系,运用绿植标识、考古模拟展示、小品雕塑、数字演示、场馆展示、场景再现等手段,科学、立体、全面地展示良渚古城遗址的文明特征、价值内涵。

  目前,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实现5G全覆盖,2020年开放的数智体验馆推出“神王之国”3D宣传片、“人水家园”50米数字长卷、“本色良渚”实景VR影像,基于5G技术的实时8K高清直播,以及“AI数字人”、5G+VR和5G+AR等人机交互应用。

  丰富的数字化手段,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走进良渚古城遗址数智体验馆,50米长的数字长卷“人水家园”生动再现“洲渚伐木”“阡陌稻香”等古代良渚人民生产生活场景;借助5G、VR、AR等科技手段,人们不仅能亲眼看到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还可以“重回”5000年前,与先民们一起狩猎捕鱼、参与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