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黄沙道”,细细品丰年
发布时间:2023-07-19 13:32来源: 未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素以沉雄豪放著称,但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却别具一格,勾勒出一幅幽静恬适的“山乡夏夜图”。其中“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道出了词人面对好年景的无尽喜悦,千百年来被人们反复吟诵。
辛弃疾少时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遂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然而他命途多舛,不断遭到南宋主和派的排挤。20多年里,他只好闲居上饶,以力田为先,“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他将自己的庄园取名“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
“稼轩平生诗作600余首,有一多半是在上饶写的,其中写到黄沙岭的就有5首。在那里,他一次次驻足田畔,祈愿粮阜民丰、家国安宁。昔日黄沙道,在今天江西上饶市广信区黄沙岭乡。”夏日的一个傍晚,记者与上饶博物馆馆长江进民一道,寻访那片曾令词人心醉的土地。
抵达时,一轮明月刚上树梢。月光下,沿一条山道向苍莽山岭中前行。道宽仅容两人并肩而行,崎岖路面上,青石台基依稀可辨。
“这就是黄沙古道了!”江进民抬手一指,“原本有5公里长,现在只剩了800多米。南宋时,这是上饶通往铅山等地的官道,行人客商,络绎不绝!”行不多时,道边有木质凉亭,很是别致。“这就是古人所谓‘茶亭’,当年人们在古驿道上广设茶亭,免费为路人提供茶水、遮风挡雨。”
古道蜿蜒,蛙声四起,一股清新香气丝丝缕缕,直往鼻孔里钻。绕过一个山坳,眼前顿时开阔——岭下,片片稻田如锦缎般铺满大地,在夜风轻抚下涌动阵阵柔波。“稻花香里说丰年!”大家不约而同地诵起了这首词。
月光如洗,稻香扑鼻,大家在田畔久久不愿离去。稻田旁,一条小河潺潺流转,庄户人家沿河而居。良久,大家才起身朝小村走去。
小村名曰“大屋村”。走进村子,户户敞着门、亮着灯,饭罢的农人或在堂屋里看电视,或在树荫下摇扇闲谈。家家宽敞的院坝里,晾晒着新打的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