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大运河有何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23-07-12 00:56来源: 未知三百年前,康熙皇帝曾沿大运河数次南下。深得他信任的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奔劳,以确保接驾事务万全无虞。几百年后,这样“银子花得跟淌海水一般”的皇家巡行在当地留下来许多可供追思的历史遗迹,当然也留下了诸多故事,曹寅的孙子曹雪芹也将清帝南巡所经过的城市、所发生的故事编织进《红楼梦》。
“扬州旧梦久已觉”,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运通道之一,连接着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将曹雪芹、《红楼梦》、曹寅、与扬州的渊源故事连绵书写至今。
最近,在曹寅主理刊刻《全唐诗》的扬州,围绕曹雪芹家族、《红楼梦》与大运河文化展开一系列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曹雪芹家族、《红楼梦》与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曹寅全集》首发式,黄进德先生“红楼梦研究”学术研讨会,“曹雪芹家族与《红楼梦》”文化展,沈琳、陈林“红楼人物”书画作品展,冶春红学文化雅集等等。
《红楼梦》与大运河
研讨会首先聚焦于《红楼梦》与大运河的渊源。与会专家学者探讨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与《红楼梦》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在文化传播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曹雪芹作品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会长胡德平从《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广陵怀古”诗中的大运河“隋堤”谈起,历数李商隐、皮日休笔下大运河上的锦帆飘荡,指出薛宝琴、李商隐、皮日休这三位诗人在不同层面上表达了对大运河古今交融的感悟。用现代眼光来看,可以说他们“消费”了大运河在历史中的文学意象,但也实现着自我的精神享受。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指出,《红楼梦》中大量的环境描写与大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书中很多江南文化的元素都体现在大运河的沿线上,杭州、扬州、常州、苏州、无锡、淮安、通州都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将这些地理地名串联起来,就是生生不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曹公小说中写到的南甄家、北贾家,一南一北,正是中国的“双城记”,可与狄更斯笔下的巴黎、伦敦的故事相媲美。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赵建忠认为,纵观曹雪芹的一生,其生活范围主要在金陵和北京。金陵是南方重要的运河城市,北京则位于大运河的北端,《红楼梦》中提及这两座城市最多,有研究者指出:两座重要的运河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滋养了曹雪芹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曹雪芹熟谙大运河及运河沿岸的南北风情,自然赋予《红楼梦》中运河文化的南北元素。大运河成为《红楼梦》中人物远行的重要交通基础,也必然成为曹雪芹走出静态书斋动态远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并创造出运河文化背景下具有南北风俗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