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几缕清风,约几个知己,酌饮四坐以散愁
发布时间:2023-07-12 00:55来源: 未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然以“小”为名,但这一节气已经酷热难耐,贴合《说文解字》中对于“暑”的解释: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此后近一个月,热浪纵横,溽热凝滞。
苦 热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小暑时节的气候往往是“一出一入”:出梅而入伏,梅雨逐渐结束,苏轼称:“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梅雨的结束并没有让人体感舒适一些,小暑一候的候应为“温风至”,是说此时即便有风,也是裹挟着热浪的温风,烈烈地灼着皮肤,酷热难耐。
古今相通,对于小暑节气,大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苦热”,并以此为题有许多的作品。
唐代王维《苦热》写: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被称为“诗佛”的王维的诗歌一向幽静恬适,这首诗中,他写无处排遣的炎热让身上最轻薄的衣服都粘腻而浊重起来,连凉席都被烘烤得无法接近,让人只想超然出尘,脱离此时此刻。
宋代王令的《暑旱苦热》写: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屠”字生动,置身于难当的酷热中,人对于气候已经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憎恶的情绪,而“屠”字看似写清风没有办法驱散炎热,实则是心境的外化,一语双关。
宋代陆游《苦热》写: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今天在覆有琉璃瓦的古代宫殿中仍旧可以看到“万瓦鳞鳞若火龙”的景致,琉璃瓦反射着炽烈光艳的热,明媚异常,也酷烈异常,只让人目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