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级”寒潮,“断崖式”降温······全球
发布时间:2021-03-25 14:05来源: 未知今天(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
“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近年来,世界各地极寒天气频发。
连破几十年来最低温纪录。
在全球变暖这一趋势
已被大多数人认知的大背景下,
近年来发生的极寒天气令人费解。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
极寒天气频繁发生呢?
01
冷空气背后的“靠山”——极地漩涡
在说极寒天气频发的原因之前,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极地漩涡。地球两极地区常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温度低,空气寒冷,因此极地是大气的冷源。北半球极地由于冷空气大量堆积下沉,在地面形成极地冷性高压,按照“补偿原理”,其上空形成一个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周边冷空气源源不断流入补充,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会对运动的大气施加一个偏向力,这个地转偏向力尽管在赤道上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极地非常大,它使在北(南)半球运动的大气向右(左)偏移,造成低压系统中的大气逆时针旋转,形成半径达数千千米的巨大“回旋气流”,因此被称作极地漩涡,北极地区的漩涡叫北极漩涡,而它就是冷空气的背后“大佬”。

此外,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同,不同纬度上大气吸收的热量也不同,因此,大气中存在着温度差和气压差,也就是存在着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产生热力和动力。
什么是大气环流圈?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且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赤道和极地之间,便有了冷热的差异,形成大尺度的热力环流。但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实际上三圈环流的运动轨迹不尽相同。
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向较高纬度流去,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高空风向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往北走了,但此时来自赤道的热空气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过来,于是在北纬30°上空形成堆积效应,空气下沉,形成深厚的副热带暖性高气压带(副高),受动力作用,空气又流回赤道,补充上升气流。

中纬、高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空气除一支流回赤道外,另一支则会向北走,在北纬60°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冷气流相遇(极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后会往较低纬度走),暖而轻的空气会爬升到冷而重的空气之上,所以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上升之后又分别向南向北流回副热带和极地上空,补充下沉气流。气流在中纬度主要是流向极地,但地转偏向力把南风转变为西南风,在中纬度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不容忽视,这是中纬度上空盛行西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