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300小时建一座沙城,看艺术“正在发生”

发布时间:2023-07-05 01:35来源: 未知

  俯瞰候鸟沙城。阿那亚戏剧节供图

  最近,阿那亚戏剧节在夏日的海风里举行。

  除了戏剧演出,“候鸟300”再度为青年创作者们搭建起创新展演平台和交流网络,其要表达的理念是“既是一场艺术集体生成的过程,也是一场激荡人心的社会实验”。

  何为“候鸟300”?300位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创作者从远方“迁徙”而来,在海边共同栖居、创作300个小时,建起一座沙城。重新定义,正在发生,是“候鸟300”永远的主题。而海滩上那一座“候鸟沙城”,是这些灵感和作品的载体。

  日前,在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探访了候鸟沙城的缔造者。

  当记者走进候鸟沙城所在的海滩时,看到很多艺术家仍在创作、完善自己的作品,他们一边微笑介绍创意和初衷,一边强调还未完成,而候鸟沙城也像一座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城市。这座城市有道路、有广场、有市集、有提供美食的“鸟其林”……甚至还有专属的文字。

  “候鸟300”的其中两位发起人刘畅和朱砂说,这里是“正在发生”“不停生长”的。也就是说,不要那么在意结果,你所体验和经历的每分每秒,就是这个特别的“城”存在的意义。

  “候鸟300”项目始于2021年,2022年著名建筑师马岩松设计了候鸟沙城。马岩松告诉记者,他最早参加“候鸟300”就被整个气氛感染了,特别希望能参与这个项目。作为“候鸟”之一,和很多艺术家一起参与创作,马岩松表示心情很激动。

  马岩松形容,这里就像一个没有顶的美术馆一样。沙滩和海是这座“美术馆”的轮廓,让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能在这个空间和周边环境里展现出来。“我们设想的就是一个能容纳着各式各样价值、美学的城,特别多元的内容都能在这座城里发生”。

  马岩松说,因为这座“美术馆”没有“顶”,所以你在里面走,一直能感受到天空,而每个作品的背景也是天空。

  在沙城,有一条清晰的轴线。马岩松设计了一条通向大海的通道,这条通道中间挖了一方水池,水池前站立着艺术家向京、瞿广慈共同合作的经典雕塑作品《康晓亮和刘静》。因此,当你站在通道上往前看去,就仿佛是随着雕塑人像一起望向蔚蓝的大海。

  马岩松说,这条通道很适合人少的时候,让自己与海、天进行对话。“我们希望每个艺术家跟观者对话时,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物理的空间,也是心理的空间,也能有一种内观的自由,和自己的感受对话。我们希望这个空间稍微有一点精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