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文物的精神温度
发布时间:2023-07-04 00:58来源: 未知72件文物为载体,试图关联起中华民族往圣先贤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充满智慧地面对各种生存困境和难题,找到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方式的过程。
在遍布我国各地的博物馆里,珍藏着无数璀璨夺目的文物。这些文物是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生活过、奋斗过的人们意图和思想的表达,凝结着一代代人不懈的精神求索。在所有形式的意图和思想中,哲学是一颗精致闪亮的明珠。数千年时光里,中华民族的先贤们锤炼着独特而复杂的思辨力,探索出深沉丰厚的哲学思想,表达在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里。
在《观念的形状:文物里的中国哲学》这本书中,我以72件文物为载体,试图关联起中华民族往圣先贤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充满智慧地面对各种生存困境和难题,找到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方式的过程。我希望读者能够像在剧院欣赏一场古典戏剧那样,将公共博物馆这个现代文明的重要发明当作聚光的舞台,在目光与文物的接触中,感受器物身上隐隐闪烁着的精神生活故事,触摸一个个思想世界。
就像商代青铜器与甲骨文、两汉文物所展露的那样,在这出戏的开始,我们的祖先心中怀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凡世的希望;有对此生幸福的眷念,也有对后世生活的憧憬。就像《溪山行旅图》《早春图》这样堪称“哲学画”的巨作所表现的那样,在这出戏的结尾,无名的恐惧已经从古人心里消失,他们下定决心,就在凡世和此生中展开自己的生活。他们深知,在每一个奔波劳作的人身上,都蕴藏着精神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