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十八洞村传苗绣 凤凰竹山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3-06-21 01:17来源: 未知

近日,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总结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如今,“精准扶贫”首倡之地湘西,立足资源禀赋,走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湘西样本。

  碧波荡漾,绿水环绕。距离凤凰古城31公里的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三面环水,是一个苗族聚居村。竹山村建寨约有800多年的历史,特色民居保存完好,是湘西最著名的“半坡部落”原始堡寨。

  细雨蒙蒙中的竹山村,如诗如画,一步一景。田地上,村民吴国安赶着耕牛犁田劳作,再现传统农耕的场景;石板路旁,一位笑容淳朴的苗族大姐向游客热情打招呼,她用簸箕“簸”着稻谷,展现生产技艺;屋舍前,83岁的吴信胖熟练地打着草鞋,展示非遗编织技艺。

  竹山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19年以来,竹山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同富裕”的思路,推进竹山乡村游开发,鼓励村民参与旅游业,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凤凰旅投集团公司立足当地山水和民俗,开发了《爱在竹山》沉浸式体验景区、苗岭无边界温泉泳池、竹山乡居民宿等特色休闲度假产品。竹山村的农村传统建筑、农耕器具、民间技艺、民间习俗等资源实现了活化利用。

  在村庄里,游客可以体验打糍粑、磨豆浆、织布等苗家的日常生活,品尝湘西小吃,穿上艳丽的苗族服饰旅拍。村民日常生活被“包装”成旅游场景,竹山村的村民则成为沉浸式体验中的“演员”。吴信胖在家门口编织,“每月能拿到两千块的工资”。许多像吴信胖一样的村民都有了固定工资收入,还能在家门口售卖手工艺品。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凤凰竹山展新颜。”凤凰旅投集团公司董事长张顺心介绍,竹山村的村民在景区上班,“打工不出村,致富在家门。”

  2022年,竹山村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1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820元增长到2022年的1.98万元。近几年,竹山村还陆续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石榴花开,苗歌悠扬,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民族风情浓郁。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

  十年来,十八洞村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发展种植、苗绣、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成功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经验,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和新时代红色地标。

  2014年,时任村支书的石顺莲,带头成立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苗绣技艺在村里重新发扬光大。

  非遗苗绣,巧夺天工。通过 “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的实施,更多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苗绣的活态传承发展。绣娘们高兴地说:“绣着花,带着娃,养活自己又养家。”

  2016年,十八洞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至8313元,全省第一批退出贫困村行列。2022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跃升至2.35万元。

  十八洞村通过布置精准扶贫展览、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开设红色党课等方式讲述脱贫故事,以红色文化绘就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宏伟画卷。

  精准扶贫展览馆内记录着村民的心声:“做梦也想不到十八洞村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旅游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现在十八洞村环境越来越美,希望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摆摊的生意越来越好。”

  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夜幕下,一场沉浸式体验演出《德夯幻境》在依山傍水的德夯苗寨上演。

  德夯是苗语的译音,意为“美丽的大峡谷”,德夯大峡谷位于湖南省西部,峡谷内的德夯苗寨是集苗族原生文化、峡谷自然风光于一体的风情景区,包括玉泉溪峡谷、流沙瀑布、盘古峰等秀美景点。以天然山水为舞台,沉浸式体验节目《德夯幻境》营造了灯火阑珊的梦幻境界。

  昔日,作家沈从文在笔尖道尽湘西的神秘与美丽。如今,沈从文化身展卷人,引领观众亲临一场5D苗境喜宴,穿越时空,感受湘西儿女的革命壮志与忠贞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