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发为考古遗产“让路”
发布时间:2023-05-10 15:52来源: 未知这处考古遗址能够保存下来真是不容易啊!”元和塘古窑遗址发掘项目领队刘芳芳站在遗址前感慨。当地原本有古窑址,按照“小遗址”保护思路,在周边规划建设文旅商业街的设计方案本已做好,但经过周密调研后,地块用途从开发变成了保护。
今年3月初,经过专家论证,确定元和塘古窑遗址为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所载的“平江官窑”。这一发现不仅为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证据,也对研究全国窑业发展及流通史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
对待考古遗址的态度和做法,考验一座城市的宽容与耐心。苏州的态度果决而坚定,让周边商业街区开发为考古遗产“让路”。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表示,元和塘是重要的文化廊道,要高度重视,按照“大遗址”的思路保护以古窑址为文化核的整片区,用精细化的态度修复街巷及滨水建筑。
元和塘古窑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沿着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纪元路往西,驱车来到元和塘附近,河道两侧分布着大型窑址群,上面撑起了保护大棚。可以看到,古窑遗址地处闹市,周边商贸林立,不少商住项目正在开发建设中。
刘芳芳介绍,元和塘古窑遗址是目前苏州已发现的古窑遗存中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面积最广、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窑业遗存,具有很高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目前遗址划定红线区域为58000平方米左右。
发掘出来的文物,现在大多被收藏在陆慕考古工作站的库房里。夔龙纹、云雷纹、缠枝花卉纹……刘芳芳告诉记者,当时专家确认元和塘古窑为“平江官窑”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出土器物具有明显的青铜器风格与宋代风格的纹饰,通过对照官方烧造礼器的图册《宣和博古图》及《三礼图》,能找到对应的器物。
“这些陶器烧造的精细程度,以及仿青铜器纹饰,都应当是皇室祭祀所用。我们也从考古的证据上发现了明清时期金砖烧造技术是由南宋时期传承、流变而来。”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说。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也认为,从元和塘古窑遗址的窑炉结构,包括窑炉前面的工作面,窑炉砌筑工艺条砖铺的那些道路等来看,呈现出官府背景做法的一些典型特征。
宋代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如今,“平江官窑”的神秘面纱已经揭开。苏州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认为,即便放眼全国,类似苏州元和塘古窑遗址群这样规模的宋代高档陶器窑址也相当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