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涵养人民情怀 | 徐悲鸿笔下的劳动人民

发布时间:2023-04-17 15:24来源: 未知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作为20世纪中国伟大的艺术先驱和开风气者,徐悲鸿始终秉持与民族同步、与时代相融、与人民共鸣的艺术理念,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用热忱的画笔描绘贫苦百姓的勤恳劳作,以深深的敬爱与感激之情为战斗英雄造像,以“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劳动模范。

近日,一场名为“为人民造像——徐悲鸿笔下的劳动人民”的展览在重庆徐悲鸿美术馆开展。从“汲登百丈路迢迢”的巴人,到“临清流而洗衣”的勤劳妇女,从在各条战线上作出重要贡献的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到1951年山东水利工程中的农民工群像……通过徐悲鸿“为人民造像”绘作的《毛主席在人民中》《渔夫》《慰劳》《海军战士》《战斗英雄》等35幅经典作品,全面梳理了徐悲鸿反映人民生活、歌颂人民英雄、弘扬民族精神的艺术创作,充分发挥了其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重要作用。

徐悲鸿在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时写下了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献辞,在献辞中,徐悲鸿简要概括了中国美术对世界美术的贡献和当前发展面临的任务,号召文艺工作者响应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二为”方针,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号召大家既要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汲取世界艺术之长,迎接崭新的时代,创造出大众的、科学的、民族的优秀艺术。这份徐悲鸿亲笔所书的献辞阐述了他对于艺术创作方向和创作动机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放在今日仍然具有高屋建瓴般的指导意义。徐悲鸿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引领,为刚刚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带来了全新的创作风气,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不断开展,美院师生也掀起了为劳动人民造像、歌颂奉献者的创作高潮。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徐悲鸿怀着激动的心情思考创作一幅大型油画来纪念这一伟大时刻,于是,他以1949年党中央由西柏坡迁至北平为背景创作了一幅大型油画作品——《毛主席在人民中》,通过此次展览展出的这幅油画作品的小稿便可见一斑。画面表现的场景是,1949年3月,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由西柏坡迁至北平(今北京),专机降落北平西苑机场,进行了阅兵仪式,并接见了北平的各界代表。徐悲鸿抓住了毛主席走到人民群众中接受欢迎这一幕,寓意中国共产党是在人民拥护下取得胜利、建立人民政权的。为了表现主席的神态,徐悲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画稿绘制,而画中群众的形象多以徐悲鸿在美院的同事和学生为原型。徐悲鸿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并且沿袭了法国学院派的创作传统,每一张油画都会创作很多小稿,包括素描和油画稿,反复推敲人物动态、画面布局、光影分布等创作因素,而且画中人物大都有真实人物模特参考,如此作品才更具真实度和生命力。

为歌颂劳动者,赞美最纯真的人性品质,徐悲鸿在创作上花费了大量心血,曾创作数幅人物画巨作,现在看来,这些画作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

《慰劳》这幅油画作品表现的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场景,百姓杀猪宰牛慰劳解放军战士,相信这是徐悲鸿在听到无数动人的军民抗战故事后深有感触,策划的一幅巨制的油画稿,虽是小稿,但画中人物表现亦是充分完整,画中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如同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战士,正是党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体现,这幅画作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富含精神动力的文艺作品。

1937年,徐悲鸿随国立中央大学从南京迁至重庆,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直到1942年创建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可以说,这是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5年。他以振聋发聩之声,倡导画家要以人为本,描绘现实生活,改变泥古不化、千山一面的中国画颓势。他身体力行,绘制了许多锐意革新的杰作,如《巴人汲水图》《巴之贫妇》《会师东京》《群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