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澎湃交响
发布时间:2023-04-16 10:47来源: 未知从左至右分别为电视剧《人生之路》中由陈晓饰演的高加林、由李沁饰演的刘巧珍、由王天辰饰演的高双星、由张嘉倪饰演的黄亚萍
嘉宾:李京盛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电视剧《人生之路》艺术顾问
竹子著名编剧,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电视剧《人生之路》文学顾问
采访:邵岭本报记者
经过近六年的筹备、打磨与拍摄,上海出品的电视剧《人生之路》于本周一正式与全国观众见面。该剧部分取材于路遥小说《人生》,又在《人生》结尾处续写了高加林后来的人生之路。
1982年,《人生》首发于《收获》。当年的10月7日,《文汇报》以三篇评论首先发起了关于《人生》的大讨论(见“延伸阅读”),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如今,当屏幕上的高加林在新世纪后的上海开启他新的人生旅程时,又将在观众中激荡起怎样的涟漪?
电视剧开播之时,本报独家对话两位深度参与剧本创作全过程的专家。
高加林的故事四十多年后依然不过时,这是今天续写《人生》的重要基础
文汇报:1982年,中篇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首发。小说的最后一章,在“第二十三章”旁边特意做了标注:并非结局。时隔41年,电视剧《人生之路》开播,对于高加林、巧珍等诸多人物的命运进行了续写,从某种程度上似乎正是对“并非结局”的一种呼应。怎么理解写在书页边上的“并非结局”?今天我们又为什么需要续写《人生》?
竹子:路遥笔下的“并非结局”应该有这样的涵义,即人生是不可预料的,是未知的。《人生》讲述的只是高加林人生的一个阶段,并非全部。从客观上说,这的确给续写留下了空间,因为小说不是大团圆结尾,许多读者就会想象人物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