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勾勒外销瓷千年史,北大新展“比邻天涯”

发布时间:2023-04-09 16:28来源: 未知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古代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往来,在这条繁华的丝路上,外销瓷作为标志性贸易产品,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澎湃新闻获悉,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将于4月举办“比邻天涯:北京大学藏古代外销瓷特展”。

作为北京大学“丝绸之路重大考古发掘与丝路文明传承研究项目”成果之一,此次特展将向观众展示不同时期作为文化信使的多种多样的中国外销瓷共计300余件(组),展览分为七个单元,对应中国古代外销瓷的七个发展阶段,加之沉船出水外销瓷专题展柜,每一单元挑选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外销瓷,力图完整勾勒出长达一千多年的外销瓷发展历程。

据介绍,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北大赛克勒博物馆”)馆藏外销瓷,窑口众多、题材丰富、器型多样,覆盖了从唐代到民国各个时期最主要的外销瓷品种,其中不乏国宝级的藏品。这些馆藏文物一部分继承自北京大学旧藏,此外,北大赛克勒博物馆还通过购买、捐赠等征集渠道扩充馆藏。

通过深入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成就,我们可以一窥古代的先民是如何跨越重洋的阻隔发展贸易,从东亚、东南亚到西亚中东,再到非洲和欧美,如何在贸易之中进行文化的交融互鉴。

一、外销瓷与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瓷器的外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古代对外交通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路线当属“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出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指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达中亚与西亚地区,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商路。现在广义“丝绸之路”的涵义还包括形成于秦汉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由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1968年出版的《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一书中首次提出,借用陆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描述规模更大、更繁荣的海上贸易。其实,海上贸易由于运载能力的大大提高,贸易商品早已突破丝绸的范畴,而瓷器成为主要的商品。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学界称为“陶瓷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由海路以商贸为依托,承载物品交换、人群交往与文化交流的和平共享之路。

二、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发展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近海的航海技术,个别航程甚至已经可以达到东南沿海和斯里兰卡。但中国古代瓷器真正作为商品大规模外销是与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兴起同时的,即始于唐代中期,唐代晚期(9—10世纪)达到了第一次高峰,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