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契丹风俗中为何也爱做木乃伊?从人称“腊肉皇

发布时间:2023-04-03 15:16来源: 未知

导言:说起木乃伊我们并不陌生,实际上在辽代其实也有类似的习俗,但这种做法的根本原因,却是为了模拟高僧真身的保存方法,达到佛教活动“涅槃”的终极关怀!

01契丹之葬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何况还是不同民族之间,而辽代对于尸体的处理方式,其实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即从抛之荒野到精心保护,那么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在《北史》和《隋书》中记载了早期的契丹葬俗,完全可以将其称为“树葬”与“火葬”的结合体。

“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

《旧唐书》中也肯定了这种做法:“其俗死者不得做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之树上,亦无服纪”。作为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显然认为让尸体回归大自然才是最好的归宿,基本上是没有所谓的“丧葬礼仪”的。

实际上,树葬作为一种比较原始而古老的葬俗,曾经流行于古今中外的很多原始民族之中,“其风俗与奚、靺鞨颇同”,而这种树葬的做法在契丹建国之后,就不复见于文献记载,即便是考古发现中也没有了树葬的痕迹。

代之而起的是契丹人形成的一套另类的尸体保存方式,这就是先将其做成木乃伊、然后用金属网络覆盖全身,其中最为典型的就要数辽太宗耶律德光。

02帝羓为何

帝羓,是辽太宗耶律德光身后的绰号,为何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还要从“儿皇帝”石敬瑭说起。当时石敬瑭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不仅每年献帛30万匹,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自己也甘认耶律德光为义父,从而建立了后晋小朝廷。

但是等他的侄子石重贵上位之后,年少气盛的他提出“称孙不称臣”的要求,结果惹得辽太宗大怒,以此为借口发兵汴梁,直接灭了后晋,把石重贵俘虏回了辽国,还降封为负义候,但是因为众将水土不服,耶律德光也不得不下令班师回朝。

谁料,在撤军途中,大同元年四月二十二日,46岁的耶律德光便病逝于河北栾城的杀胡林。当时正值初夏,为了把太宗遗体运回千里迢迢的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于是契丹人采用了一种汉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方式,现场处理耶律德光的尸体。

《旧五代史·契丹传》:“契丹人剖其尸,摘去肠胃,浇以盐,载运而去,汉人呼为帝羓”

因为当时的腊肉叫做“羓”,于是新、旧《五代史》均猎奇的将辽太宗称为“帝羓”,简单说就是“皇帝牌腊肉”(木乃伊皇帝)的意思,汉人见契丹人用做腊肉的方法对待君主遗体,非常惊讶,认为是狼狈逃窜时为保存尸体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