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却能从民歌中得到灵感
发布时间:2023-03-21 02:36来源: 未知有人说,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文学创作离开社会生活,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此话可谓一语中的,不管是自然景观、天象四季、花鸟鱼虫,竹石树木,还是乡村风光、都市风物、人文景观、登临游览,或者是离愁别绪、异域边塞、讽怨爱情、酬答唱和,都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文学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拥抱生活、感悟生活,才会从生活中得到灵感,进而创作出文学作品。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可谓是以诗人的第一视角走进生活、感知生活的精妙无比的作品,试看刘禹锡笔下的生活: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诗歌以眼前所见景色起兴,描写的是春天的江畔,被雨水洗刷后的杨柳,愈发青翠,在微风中摇曳着动人的身姿。好一派绿柳如烟,江山如画的南国风光。
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里,一对初恋的情人出现在诗歌的镜头中,他们都在无意中发现了彼此,但男孩假装不知道,故意唱起了动人的歌曲。女孩正陶醉在这动人的美景中,忽然她耳畔传来一阵悦耳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