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兰被盗损中国瓷器说起
发布时间:2023-03-01 00:56来源: 未知近日,荷兰吕伐登市已有百年历史的“公主庭院”博物馆失窃,4件中国明代瓷器被盗,另有7件损毁严重且其中4件无法修复。
“公主庭院”收藏有35000件欧洲及亚洲瓷器,数量居荷兰之冠,所有藏品均来自购买或受捐。而荷兰既是中国瓷器登陆欧洲的第一站,也是欧洲开始仿制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公主庭院博物馆
从荷兰开始,中国瓷器在欧洲几百年间一路行来的历程,委实令人唏嘘。
壹
1602年3月,两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在南大西洋掳获葡萄牙商船“圣耶戈号”,将抢来的船上瓷器公开拍卖,而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尚不到10天。这堪称中国原产瓷器开始吸引欧洲目光的开始,此前欧洲人对亚洲陶瓷的认识,基本仅限于从波斯进口的青花陶。
一年后,两艘荷兰船只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攻击葡萄牙商船“圣卡塔琳娜号”,商船满载丝绸、漆器、香料、70吨金矿砂和60吨约10万件瓷器。
一日激战之后,荷兰人只抢得了被火烧剩的一半货物。但即便只有一半,在阿姆斯特丹拍卖所得的350万荷兰盾足以打造一支35艘的大商船舰队,或在城内最好的地段买下750栋房子。因为瓷器来自于葡萄牙的克拉克式商船,所以这两批登陆荷兰的中国瓷器被称为“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多为青花瓷。图据:莺歌陶瓷博物馆
正是从克拉克瓷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了大规模从东亚进口瓷器的贸易,而在此之前欧洲从未大量进口陶瓷。荷兰人的运气比葡萄牙人好,虽然葡萄牙人首先开辟了从欧洲到东亚的远洋航路,但他们抵达中国时正赶上明帝国实行海禁。一直到1557年葡萄牙人才在广东海域建立了永久的贸易聚落(澳门)。
随着荷兰的崛起,葡萄牙在欧洲和亚洲全面失势。荷兰人抢走了葡萄牙人对香料生意、日本市场和马六甲海峡的控制,趁崇祯帝被内忧外患弄得焦头烂额之际占据了菲律宾和中国的台湾,由此成为17世纪全球贸易的支配者,阿姆斯特丹也成为欧洲第一的商品流转中心。从17世纪抢船开始到被英国取代的18世纪终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存世的两百年里至少向欧洲进口了4300万件瓷器——还不包括其员工自己走私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