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里展出了“上山文化”的特展
发布时间:2021-02-26 16:33来源: 未知稻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稻,脱壳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米,这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都以稻米作为主食。可是大家知道稻米是怎么来的吗?

这段时间,浙江省博物馆里展出了“上山文化”的特展,让“上山文化”的文物来为大家解码稻从何处来!
上山时期有稻米

△碳化稻米
这就是1万年前的碳化稻米,是不是和现在的米粒在外观上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这些米粒是上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说明上山时期是有大米的。

△大口盆
上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口盆,盆的夹缝中发现了剥开大米之后的稻壳,说明上山先民是吃大米的。

△石磨盘、石磨棒
在这些石磨盘、石磨棒中,发现了大米的痕迹,通过考古实验,发现石磨盘、石磨棒能够很好地碾压稻米实现脱壳。说明这是大米脱壳的工具。

△石片石器石球
对这些石片石器石球做微痕分析,发现上面有水稻的痕迹,证实了这些是收割水稻的工具。
收割、脱壳、食用大米工具的发现,证实了上山先民将野生稻驯化成了栽培稻,人们开始种水稻、吃大米。

不仅如此,这些文物还在说明那时候人们开始有了很多精美的陶器。

△红衣陶罐


在红衣陶罐上还烧制了其他颜色的图符,说明有了两种色彩。这些陶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这些图符是什么意思呢?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双耳罐
很多陶器上面都有两个耳朵,但是缝隙极小,不易拿取,具体做什么用,并不得而知。

万年以前 人们掌握酿酒工艺
除了全球最早的彩陶,还发现了酿酒的痕迹。

在这些陶壶当中发现了符合酿酒工艺的痕迹,证实了1万年前,人们已经开始掌握酿酒的工艺。
除了这些,在上山文化遗址里还发现了一具完整的人类骸骨,发现时的形态为侧卧环抱一陶器。很多参观者表示这不是醉卧吧?!
与此同时,国内外众多机构现在都正在着手研究这具完整骸骨。

△墓葬坑

△器物坑

△中央台地
环壕聚落、中央台地、墓葬群、器物群,这些遗迹说明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有组织地群居,并且有了集会的中央台地和防御性的环壕。
上山文化究竟是什么?

△上山文化遗址,总共有19个遗址,最具标志性的是分布在金华浦江的上山遗址、金华义乌的桥头遗址和台州仙居的下汤遗址。
2000年的秋天,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北一个叫上山的土丘上,考古学家们第一次发掘出了大量的石球、石磨盘、大口盆,发掘出了上山遗址。
2006年11月,考古界郑重宣布,在浦江上山找到了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并将其命名为“上山文化”。
2020年9月,包括19处上山文化遗址所在地在内,国内外上百名专家学者自愿成立了“上山文化联盟”,约定每年在浦江召开学术研究会。
2020年11月,中国考古学会正式将上山文化确定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