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范围强降雨持续,背后有哪些因素?
发布时间:2023-06-28 01:47来源: 未知,近日,我国北方多地遭遇高温“炙烤”,37℃以上的高温影响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和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雨持续,100毫米以上降雨覆盖面积达20.57万平方公里。
报道称,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该中心同时预测,在厄尔尼诺发展加强背景下,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华东南部、华中南部、西南地区南部降水易偏多,发生洪涝的风险大;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易偏少,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大。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影响以及未来人类如何防止全球进一步变暖,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小童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记者专访时指出,“厄尔尼诺发生时会在全球多地出现气候异常现象。一般的厄尔尼诺事件会在北半球春夏季出现,秋季发展,在冬季达到最强,次年春夏季衰退。对于我国可能有两个最显著的影响:一个是冬季有一定概率产生暖冬,一个是次年夏季在长江流域产生极端降水和洪涝灾害。”
但全球变暖下,气候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的,所以即便当时大气环流形势不利于这些地区的气温增加,也会有利于其他地区的气温增加。反过来讲,大气运动是多变的,即便在当下的环流形势不出现有利于某个区域的极端高温的现象,也可能在几个月后甚至几年内也会出现极端高温现象。所以严格来说,气候变化(全球变暖)造成全球各个地区出现极端高温事件的概率增大了,但具体出现在何时何地,是当时大气环流形势导致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酒后驾车肯定会增加车祸的概率,早晚会出事故,但某次酒驾出现了事故,除了酒驾本身之外,还与路况、能见度、对方司机的应对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