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韩江上游的支流 看漫山遍野的绿色
发布时间:2023-05-22 01:27来源: 未知生于1988年的蓝书记,回到凤坪的时候还不到30岁,那几年,他困在自己的“身份”里。
“第一次开村民代表大会,过程不太顺利,有人拍桌子,说我年纪还没他孙子大;有人直接离场,说上任村支书的事还没解决,新官上来也解决不了。”
此时已经过去了快十年,如今说起,他还是意难平。
凤坪村或者整个丰顺县,在梅州地区也遭遇了“身份问题”。
过去,丰顺属于潮州府,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被划归了嘉应州(即如今的梅州),丰顺成了客家地区唯一的潮汕话和客家话通用的区域;而凤坪,又成了梅州独有的畲族村落。
“不过也好,我们这里地处潮州凤凰山的北坡,和他们属于一个山系,他们种单丛,我们也是,去年凤坪产了42万斤茶,41万斤都被潮汕的老板收了。”
这批茶,价值千万,聊到这里,蓝永达才算是有了精神。
梅州的凤凰
电话是蓝永达主动打的,他说马上把地址发来,但转眼就忘记了。
直到第二天见面,他说太忙,头天夜里两三点,他坐在小板凳上听着工人说话,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这是清明过后的第二周。对于凤坪村来说,是一年中最繁忙采茶季。
4月15日这天,天气晴朗,天高云淡,沿着027县道往凤坪村走,会发现越接近目的地,山上的茶树越多,甚至县道也被阳光照耀的茶青占领。
这是茶叶最后的一抹绿色,之后将完成从树叶到茶叶的转换,再沿着这条县道,走向四面八方。
当地茶农说,晒青是制作凤凰单丛的第一步,但晒过头的话,叶子会坏,所以每隔一小会,就要看下晒得如何。
听上去茶农会被自己的产品牢牢地束缚住,但这只是制茶工序里最简单环节。
按照蓝永达在采茶季的作息表,每天都是早上5点55分起床,6点15前出门,载采茶工到茶场。
白天盯着晾晒,晚上要手工浪茶(指用双手抖动茶叶,使茶叶之间互相碰撞,促使其发酵),每天都要忙到半夜两三点。
这是蓝永达双重身份中茶农的角色。
他看过大城市的样子,那是2010年退伍前的最后一个任务:保障上海世博会安全。
之后,他从部队归隐山村,从此告别城市的霓虹。
2014年1月,26岁的他成了凤坪畲族村的书记。9年过去了,他从一个外行,成长为高山茶炮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这种表达虽然很简单,但背后却另有深意。
在公众视野里,单丛属于文人茶,它是名叫水仙的茶树为母种,通过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繁殖出的各种变异,然后根据茶树特点,利用烘焙的时间和温度,让茶叶散发出不同香味和气韵的乌龙茶。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比如揉捻,如果师傅刚抽完烟、或者师傅身上喷了香水,或者刚洗了头,那些气味都会被带到茶叶里,所以揉捻之前,师傅要素雅,洁净。”
揉捻之后,开始第一次焙火,有潮汕的客商会在这个阶段来收茶;剩下的,要在5月第二次焙火,让茶叶更干燥,香味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