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旅游 >

来海南白沙,尝尝黎家人的稻米,品品中国最早

发布时间:2023-03-26 12:11来源: 未知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篇
播出内容:《白沙——黎寨稻香茶意浓》
播出时间:2023年3月24日(周五)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白沙是个“聚宝盆”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坐落在黎母山脉西北麓,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村寨大多依山傍水而建,房屋墙壁上的力士、鱼纹图案无不展现出这里浓郁的黎族风情。

 

来白沙,一定要尝尝这里的春茶。都说“茶以春为贵”,中国最早的春茶便来自海南,而作为海南茶叶主要产区,白沙拥有11000多亩茶园。这几年,靠着种有机茶,当地茶农的收益愈发可观。

 

在白沙,不只茶叶卖得好,传统橡胶产业也很兴旺,104万亩的种植面积,每年生产橡胶原材料干胶3万多吨,能给胶农们带来4亿多元的收入。

 

而今,当地人又在橡胶林下种上了益智、柊叶,在林旁种上了木瓜、凤梨、山兰稻。家乡的这片土地,给当地人带来了富足的生活。

 

山间致富林 林下生金土

位于海南岛中部的白沙,曾因山多地少而发展得不好,是橡胶的种植让当地村民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世纪50年代,为响应国家“必须争取橡胶自给”的号召,白沙开始发展橡胶产业,到如今已有104万亩橡胶林。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橡胶价格从最高每公斤28元跌到了6块钱,一杯乳胶甚至都卖不上一瓶矿泉水的价钱,胶农们收入锐减,日子过得愈发艰难。

 

此时,海南的水果发展正盛,甚至能卖上十几块一斤的价格,若在这时砍掉橡胶树,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果树,就能摆脱贫困。但没人动这个心思,大家都清楚,橡胶是国防和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必须进行保护性种植。

 

那该如何增收呢?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橡胶林下的土地。符永生是白沙最早一批种植橡胶的农户,橡胶行情不好的那几年,他发现每年端午前,都有不少人去山里采柊叶来包粽子。

 

柊叶大多生长在林下,这给符永生带来了灵感,不如往自家的橡胶林下种植一些。为此,他一趟趟进出深山,把野生柊叶移栽过来。第一批柊叶长成后,符永生卖了一万多元,轰动了整个村寨。

 

此时,很多人也都想在自家的林下种柊叶,于是纷纷找符永生咨询,而他不仅没藏着掖着,还免费让大家去他地里挖苗。对此,符永生想得很明白,一人成不了气候,一起做才能形成规模,吸引客商直接上门收购,这样大家的收入便都能提高。

 

渐渐地,种植柊叶的村庄越来越多,白沙的柊叶从最初的几百亩扩大到2000多亩。后来,大家又尝试在橡胶林种了益智、斑斓叶、菌菇等林下作物,给胶农带来了不小一笔收入。

 

耐住性子 打造有机茶园

白沙有一片70万年前形成的陨石坑,其中土壤矿物质丰富,十分适合种茶树。2021年,当地合作社生产的有机茶,卖了600多万元,收益不错。

 

然而刚开始种的时候,大家遭遇了不少坎坷,茶农符小芳对此深有感触。2008年,学农出身的符小芳偶然看到关于有机农业的报道,觉得是未来发展的好方向,于是,联合当地村民成立了一家种植有机茶叶的合作社。

 

种有机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首先这种茶的土地要搁置三年,待恢复土壤肥力后,才能种茶苗。接下来茶树生长又要三年,这就意味着大家六年没有收入。

 

想要有收获,就得耐得住考验。那几年,茶农们一遍遍除草捉虫,精心打理茶园。然而即将迎来丰收时,却遭遇一场旱情,持续高温导致茶树嫩芽干枯脱落,茶农们数年的心血眼看就要打水漂。

 

紧要关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伸出了援手,向大家推荐了一种草,帮助茶树降温。那段时间,无论合作社的社员还是附近的村民,只要有时间就赶来茶园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