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吃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发布时间:2022-01-11 18:28来源: 未知

  农历十二月寅日蜡祭百神,卯日祭祀土神,辰日腊祭先祖先宗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一些地区还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佛教传入,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被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我国民俗中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吃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节源于生活在漫长农耕岁月里的先民对自然的感恩、对生命的崇拜、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人们也在节日中感受自然的力量,体验世态人情,或欣喜或叹惋,胸中用涌动着的情感与眼前的景物交织。除了纪念先祖、阖家团聚、祈福迎祥等节俗,腊八节还有一种诗意的打开方式,文人墨客拈韵赋诗,将岁暮之时的情绪、感悟与哲思倾注笔端,落笔成文便成了千百年浅吟低唱的辞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