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朱良志教授做客广美

发布时间:2023-11-29 11:09来源: 未知

温润儒雅的朱教授面带笑容站上讲台,掌声顿起。朱教授谦逊地表示自己是做理论的,不像在座的大多数人是真正的艺术实践者,所以,有点紧张。在温和的气氛里,一场与中国艺术和美的对话,徐徐展开,如春风拂面。

讲座现场

永恒感,

是中国艺术的崇高理想

在朱教授看来,中国人以诗意的目光看待世界,在生命的浸染下,大千世界,森罗万象,都成了和人的生命相关的世界。 而永恒感,是中国艺术的崇高理想。 永恒感不等于永恒,它强调了主体的感受。 正因为生命有限,人本能追求永恒,古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追求永恒,比如,炼丹追求肉体的永恒; 在艺术和审美里追求瞬间永恒。 而后者,正是中国艺术的追求。 朱教授举例,金农弟子罗聘为他性格孤僻的老师画过多幅画像,有一幅画金农于芭蕉林里打瞌睡。 金农题诗道: “先生瞌睡,睡着何妨! 长安卿相,不来此乡。 绿天如幕,举体清凉。 世间同梦,唯有蒙庄。 ” 罗聘为何将老师置于绿天庵(芭蕉林)中? 在金农看来,人的生命如芭蕉一样,如此易“坏”之身却要眷恋外在名与物,哪里会有实在握有! 世界如幻梦,“长安卿相”们(为知识、欲望控制的人)只知道追逐,而真正的觉悟者要在生灭中领略不生不灭的智慧。 这不生不灭的不“坏”之理,是中国艺术的永恒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