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聚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

发布时间:2023-11-18 14:35来源: 未知

11月17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四川大学、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的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阶段性学术成果研讨会在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宾馆召开。来自四川、重庆考古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聚焦巴蜀考古新发现,共同探索巴蜀文明进程。

研讨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方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四川大学教授黎海超先后登台,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三星堆、莲花坝、登云古城、罗家坝、城坝、竹瓦街、鱼凫村、宝墩、梧桐土、冬笋坝等遗址考古工作的概况与重要发现,就相关考古项目的新研究、新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多个遗址发掘研究有新发现

揭示先秦巴蜀文化发展脉络

三星堆遗址相关研究有何进展?宝墩遗址有哪些新的发现?城坝遗址和罗家坝遗址有何新的研究成果……会议现场,唐飞首先汇报了四川近三年来的多项考古工作的主要成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

巴蜀文化进程的研究,离不开对川渝地区先秦时期社会复杂化研究。唐飞介绍,眉山市发现的登云古城遗址,是目前成都平原最南端的一座史前古城址,这为进一步研究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与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此外,登云古城遗址、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等多个遗址,勾勒起川渝地区文化发展的年代框架和谱系,逐步填补先秦时期巴蜀文化发展脉络。

另一方面,唐飞还谈到了对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大型都邑,以及相关遗址、墓葬中出土器物、建筑物形态、空间布局、祭坛等内容的研究,进一步构建起川渝地区的文明形态,对认识巴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