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月香烛房护年芳

发布时间:2023-11-18 14:35来源: 未知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李商隐这首《昨夜》并非励志感奋,也非劝学积善,而是悲情共情。诗人低沉的情绪能牵动思绪、能带动人生思考。

  一般人眼中很少有诗意场景,说话办事一是一二是二,不会采用诉衷肠式的情绪表达。但好的诗一定有故事有场景,并在场景中营造意象,从而产生想象、代入和观照。有的人落寞时悲观,成功时自傲,全然不知人生落寞的时刻一定多于成功的光景,不知世间一切灿烂都会归于平凡。缺少联想,停留在现象思维,当现状改变,只能在现场找解决的方法,有时很难释怀,找不到缓释转换的方法和路径。文人的这个方式比较好,“何妨吟啸且徐行”,化解释放畅怀,并在意象思维中找到新的场景定位,实现能虚能实、能屈能伸、能定能应的特殊功能和对应问题的解决方案。

  《昨夜》是联想思维情绪转场的好范例。

  鶗鴂悲春,啼血,葬花,悲剧角色,人们见到乌鸦惊,见到喜鹊喜,听到杜鹃悲。杜鹃啼,百花谢,这是现象也能产生联想,百花和晚春,就是诗人的联想。这种联想是由现象到结果的联想,杜鹃与晚春,鸟类与气候,人类与环境,事业与人生,前事与后师,都是关联思维。万事万物都有关联,上市敲钟的时候就应该联想到这是警钟;登上领奖台的时候应该联想到距离下台的时间已经有限;举杯共饮的时候,应该想到同室操戈可能也由此而始。既然有关联并且是规律,就不必拒绝将会发生的一切,就不要执迷困乏在现象之中,人生不能因为时事变迁而无限悲观,“鶗鴂妒年芳”是自然规律,告别了一个季节,但不能辜负春天,更不能因此而放弃四季。

  为什么有人没能产生联想,看不懂提示与警示?外部原因是“流尘”,内部原因是“暗烛房”。“但惜流尘暗烛房”中的“但惜”是感叹也是责备。诗人在批评社会流俗之外,更有强烈的自责。这是较前句因事而时的联想,推进为因事而人的联想,由现象到本质的联想:烛房明亮就不会被流尘遮蔽。当社会价值观普遍遭受流尘遮蔽的时候,要学会举烛自明。不少企业家都设立健身房、红酒窖、咖啡房和茶吧,其实,更重要的应该设立一间“亮烛房”,健身活动筋络,红酒满足口爽,唯有心底洞明,才有可能观察到未来,端正好现在,做到不为流尘所蔽。

  如果说前两句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联想思维,那么后两句就是从现象到意象的升维。“西池凉露”“桂花断香”,是双重意象,背阴处的凉露,加倍的寒意,月桂树的断折,寂寞中的寂寞。受得住,耐得了,“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双重意象,超越了经验和哲理,在任何变幻的场景中超然洒脱,意象中有意念,意念中有力量,力量中有洞明。

  《昨夜》烛房中的洞明,是警示和观照。向前看,时势变迁;向后看,但惜流尘;向内看,修身养性;向外看,西池露冷;向上看,月桂断香。企业家的生存法则是什么?向后看,接受教训;向前看,树立信心;向外看,承认客观;向内看,改造主观。前瞻后顾,内省外联,上下同欲,大道中庸。文人思维对企业家思维的补强十分必要,预示、警示,总会让人清醒;烛房、独处,总是让人坚定,向后看同时向前看、向外看同时向内看,让人对未来抱有好奇和憧憬从而充盈永远向前的动力。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桂香月月,烛房夜夜,自护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