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英国男高音带着冬之旅来上海了
发布时间:2023-11-02 00:16来源: 未知英国男高音博斯特里奇是一位知识分子型歌唱家,也被视为舒伯特《冬之旅》的“最佳代言人”。
他不仅将诸多哲学思考放进《冬之旅》的演唱,还在舞台之外写了一本研究书籍。在音乐学者杨燕迪的主笔翻译下,这本书刚出了中文版。
11月2日,博斯特里奇将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唱响《冬之旅》。这也是继钢琴家霍夫、大提琴家伊瑟利斯后,近期第三位亮相上交乐季的博学英国音乐家。
音乐会后,博斯特里奇将对中文版新书《舒伯特的<冬之旅>——对一种执念的剖析》进行签售。演出前,不妨先看看杨燕迪对书的解读,了解这位喜欢穿匡威鞋的歌唱家、作家。
此书以舒伯特的著名声乐套曲《冬之旅》D. 911中的二十四首歌为基本依托,分二十四个章节(外加“导言”和“尾语”)依次对每首歌的内涵、特色、表演要点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进行了别具一格而又兴味盎然的论述与阐发。它看上去像是一本“曲目导赏”式的概览解说,但其实远远超越了这一限制——它的理想读者对象应是那些喜爱德语艺术歌曲、熟悉德意志历史文化、并对其他姊妹艺术抱有浓厚兴趣的知识人与爱乐者(尤其是舒伯特迷),当然也包括专业音乐人和音乐学者。
作者博斯特里奇(Ian Bostridge,1964— )采取了一种非常简单但又极为奇特的写作体例和论述策略:用《冬之旅》这部套曲原诗作者威廉·缪勒(Wilhelm Müller)的诗词标题、内容和顺序来作为此书章节安排的依据。乍一看,这种做法似是头脑简单的“照搬”,但细读全书就会发现,这种安排带来了堪称“激进”的后果:由于《冬之旅》中二十四首歌曲的前后次序并不追求完整而逻辑的叙事线索(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了《冬之旅》的这种“碎片化”“去中心”的“后现代性”),于是此书“照搬”《冬之旅》歌曲标题和顺序的做法便强化甚至凸现了章节之间的非线性跳跃感与枝蔓丛生的网状思绪。作者引导读者(以及听者)踏上漫漫旅途,不仅领略“主干大道”上的丰富景观,而且还常常游离到“羊肠小道”或甚“旁门左道”中去观察细节,可谓出其不意,别出心裁。全书是所谓“发散性思维”的绝好写照,每个章节均从一个特定要点出发,通过漫议和引申串联起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图景,但同时又并不显得散乱无序,无论信马由缰多么放肆,视野中却从未丧失来自核心的控制,如同一个高手放飞风筝,风筝有时飞得很高很远,但长长的风筝线却一直被牢牢把控在放飞者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