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在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指引下成长

发布时间:2023-11-01 00:15来源: 未知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2005至2008年,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读研究生期间,我开始接触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的著作。那时候,我兴致勃勃地阅读新文化史和微观史方向的经典著作,主要包括林·亨特(Lynn Hunt)主编的《新文化史》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教授的《启蒙运动的生意》和《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等。在研究生课堂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朱孝远教授时常向学生们推荐意大利微观史学家卡洛·金茨堡的《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精神世界》和《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也就顺其自然地引起了我的关注和阅读。《马丁·盖尔归来》短小精悍,但通俗易懂。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戴维斯娴熟的叙事技巧,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及跨学科研究方法钦佩不已。

《马丁·盖尔归来》

读完《马丁·盖尔归来》后,我尝试阅读戴维斯的《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不过,当时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并没有馆藏《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得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的一位研究员不久将前往加拿大访学,我请求他帮我复印或扫描一份。访学归来后,这位研究员送了我一份用光盘刻录的《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是戴维斯的第一本著作,但它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史学专著,而是收录了她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八篇代表性论文。由于每篇论文的主题不一,且我缺乏近代法国史的相关背景知识,初次阅读时我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不过,戴维斯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对暴力仪式及妇女史的讨论、在里昂和巴黎收集的原始档案以及对原始史料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于是向外校和外系的老师寻求帮助。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和克利福德·格尔茨一起工作的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等研究院一直是倡导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学术机构,并引领了新文化史学思潮。新文化史学家倡导跨学科研究方法,但当时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并没有专门开设历史人类学和历史社会学的课程。新文化史和微观史的著作引人入胜,但如果读不懂爱德华·萨义德、米歇尔·福柯以及克利福德·格尔茨等人的著作,我突然意识到从事新文化史方向的史学创作将变得有些镜花水月且不切实际。经一位好朋友的介绍,我结识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李康老师。当时,李老师刚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学归来,在移动硬盘上存储了大量与新文化史相关的外文图书。对我来说,李老师亦师亦友。李老师时常以他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储备向我推荐新文化史、历史社会学和历史人类学方向的书籍。李老师还向我推荐了由乔恩·阿米尔(Jon Amiel)于1993年执导,理查·基尔、朱迪·福斯特等主演的电影《似是故人来》(Sommersby),该片与1982年法国导演丹尼尔·维涅(Daniel Vigne)执导的《马丁·盖尔归来》(该片由戴维斯担任顾问)的剧情颇为相似。李老师不仅在社会学系讲授历史社会学本科生课程,而且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授现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本科生课程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生课程。此外,渠敬东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授古典社会学理论本科生课程。我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时不时地骑着自行车从北京大学前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旁听李康和渠敬东开设的社会学理论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