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中国古代北方的区域治理与社会文化

发布时间:2023-10-31 16:58来源: 未知

在主题报告环节,八位报告人围绕会议主题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光明日报》理论版编辑部户华为、《学术月刊》编辑部周奇、《史学月刊》编辑部徐莹、《复旦学报》编辑部陈文彬、《高校社会科学文摘》编辑部邹国慰、上海师范大学陈大为、韩冠群、孔妮妮等参与了评议。

陕西师范大学殷盼盼的汇报主题为《西晋雍凉都督选任与晋末关陇豪右政治》。该报告系统梳理了西晋雍凉都督的选任传统及发展实践,综合分析了西晋时期关中地区的政局演变,以此为核心探讨了关陇豪强政治联盟在地方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评议人指出,地方豪右集团在中古时期的地方治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以西晋时期雍凉都督的选任为出发点展开对关陇豪强的研究,这一具体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要加强定量数据的引入,以促进研究的深化。

上海师范大学李殷的汇报主题为《敦煌写卷 P.2515〈辩才家教〉编撰新探——兼论敦煌蒙书的成书通例问题》。该报告以敦煌写卷《辩才家教》为研究对照,系统分析了《辩才家教》的编撰体例、编撰格式等具体问题,并以此为代表综合讨论了敦煌蒙书的文风文笔与书写特征。

评议人指出,汇报人以《辩才家教》为代表,系统性地研究了敦煌蒙书的编撰特点,将其放入广泛的文献背景中进行了探讨。这种方法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敦煌文献的认识,尤其是关于敦煌蒙书的成书通例问题。同时,可以推进关于敦煌蒙书的成书背景和历史语境的讨论。

上海师范大学杨永生的汇报主题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方伯与商末的西土集团》。该报告以“西土集团”这一概念为核心,综合分析了商周时期西土集团形成发展的大致脉络,并详细讨论了商周之际周方伯在西土实行的囊括服制、盟会制等在内的多种国家治理手段,认为周方伯通过多种区域治理方式,以周人本族为核心,成功构建起“西土意识”,形成了“西土集团”。

评议人指出,“西土集团”这一概念强调了古代中国政治和地方联盟方面的重要性,这种明确的研究方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剖析商周时期区域政治联盟的形成和演变。商周时期不同区域政治发展存在差异,可以进一步讨论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和互相关系,推进相关研究。

安徽省社科院孔华的汇报主题为《北土封国与周王朝的早期经略》。该报告在明晰周王朝北土疆域范围和封国状况的基础上,从北土同姓封国(燕、邢、卫)和异姓封国(孤竹、北国、㠱)与周王朝的关系入手,对北土的经略进行总结,指出周王朝对北土的早期经略是周王朝国家治理策略的局部反映,它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支柱,辅之以战争、纳贡等手段,最终达到稳定周王朝统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