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朝代古人想象中和实际制作的机器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0-29 14:44来源: 未知最近,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我国科幻作家荣获雨果奖。这是我国科幻作家第三次摘得世界科幻领域最高奖项。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典籍,会蓦然发现,我国古人就有着脑洞大开的想象力,他们的科幻能力和创造能力一点也不弱。现在流行人工智能“机器人”,其实我国古人就有相似的创意和想象了。在这个世界最高规格科幻盛会在中国举办之际,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各个朝代古人想象中和实际制作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
大约成书于汉代的《列子》中写了一个周代的故事。一位叫偃师的人给周穆王造了一个“机器人”,会唱歌跳舞。在给周穆王表演的时候,它偷偷向周穆王左右侍妾抛媚眼。周穆王大怒,要杀偃师。偃师慌忙解释说,这是假人,不信拆开看看。拆开之后,周穆王发现,“机器人”是由革、木、胶、漆、白、黑、丹、青制成的,肝胆、心肺、脾肾、肠胃,筋骨、肢节、皮毛、齿发等都是假的。当周穆王把它的心拿出来,它就不能说话了,把肝拿出来,它就看不见东西了,把肾拿出来,它就不能走路了。如此看来,这个机器人极为高级。五脏与身体活动能力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古人对人体的认识。
周穆王是西周的,再来看一则东周的。《拾遗记》记载,周灵王时期,有叫做“机妍”的玉人,能够自己转动。
再来看看秦朝的“机器人”。汉晋时期的《西京杂记》记载,刘邦进入咸阳宫,在秦朝府库中发现不少珍宝,其中就有十二铜人,都有三尺高(按秦尺,70厘米左右),在同一张席子上。每人持一种乐器,或琴或筑或笙或竽。铜人衣服华丽,如真人一样。席子下有两根铜管,上边的管口离地数尺,从席后伸出。其中一根管是空的,一根管里装有手指那么粗的绳子。一个人吹空管,一个人扭动绳子,琴筑笙竽就会一齐鸣奏,和真人所奏音乐没什么两样。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汉高祖刘邦征讨匈奴,在平城被围。谋士陈平想了一个计策,他知道匈奴首领的妻子爱吃醋,于是制造了一个美女“机器人”在城头跳舞。果然匈奴首领妻子看到后,以为是真人。她担心攻下城池,单于会纳此女为妾,影响自己的地位,于是劝单于退兵。就这样,陈平靠着这个跳舞的“机器人”,解了刘邦的平城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