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菊食菊 尽尝风雅
发布时间:2023-10-27 11:10来源: 未知重阳节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代又称“菊花节”。历史悠久的菊花与重阳节结合,首要条件就是花期。古时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故也称“菊月”。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潮流。
菊花的祖先是野生的岩菊,在我国已有约3000年的栽培历史。现如今更已培育出3000多个品种,名贵者也在百种以上,像黄色的“亚半球”、白色的“天河洗马”、粉色的“太真图”等,都是名噪花坛的佳品,还有“墨牡丹”“墨魁”“墨麒麟”等,都是紫黑色的名贵菊花,“绿浮云”“翡翠云裳”“豆绿芙蓉”等,则是绿叶绿花的名菊。
各式各样的菊花 黄山、陈璐摄
菊花名列“花中四君子”之一,它隽美多姿,开在百花凋尽之秋,历来被古代文人墨客视为孤标亮节的象征,从而不吝笔墨,赞美其不畏寒霜、高洁坚贞的花格。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写出了寒菊孤芳自赏的高傲。苏轼也对菊花的节操赞赏有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还象征长寿,是长寿之花。菊花可以入馔,让人在尽尝风雅的同时,达到健康之目的,重阳食菊的习俗也沿袭千年。
由于重阳节的成型期是在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此时期修仙求长生的风气浓厚,而菊花素来被视为养生延寿的有益之物,这令菊花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广为文人雅士追捧。三国曹魏时期的钟会在《菊花赋》里总结道:“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此外,菊花在百花凋零之后盛放,让古人对其衍生出更多想法。曹魏开国皇帝曹丕曾经给钟繇写信,其中就提到:菊花在九月独荣,如果不是内含乾坤之纯和、芬芳之淑气,又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认为菊花有滋补、养气、疗疾、延寿之功效。西晋文学家潘岳在《秋菊赋》中写道:“(菊花)既延期以永寿,亦蠲疾而弭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