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

发布时间:2023-10-26 14:54来源: 未知

公元1276年,南宋王朝奉表投降,元朝一统,南宋宫廷乐师汪元量身处风暴的中心,亲身经历了改朝换代的整个过程。作为一部文学史留名的诗人,汪元量的诗真实记录了这个大动荡年代的种种细节,被称为“诗史”。在一组题名为《醉歌》的诗中,汪元量写到了杭州城刚刚易主时的情况,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

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通行满市廛。

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师依旧使铜钱。

根据汪元量的观察,投降后的杭州城并没有什么显著变化,市面上一切依旧,也没人要求亡国的南宋军民改换服装和发型,历代流通的铜钱照样行用,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街面上多了不少北方人,他们进城来参观市容,参与交易,南腔北调,奇装异服,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市场反倒显得更加繁荣了。

“诗史”汪元量亲历的宋元易代

南宋皇城图


不少下级士兵也进了城,在要害地方执行治安保卫任务,这些北方人带着好奇的眼睛观察这个城市,百年来的富贵风流之地,美不胜收,好多地方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南宋王朝的故宫中,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发生,恰巧被汪元量看到了,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南苑西宫棘露芽,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当时正值早春,皇宫的花园里,地上草芽初露,苑里红梅盛开,从北方来的人们,成群结伙,站在宫苑的曲栏杆里,贪看江南皇家园林的美景,有人指着庭中盛开的红梅,大声叫道:“快看,杏花开了!”其实江南也有杏花,但不会开得这么早,这位北方人初到江南,出了洋相,他的这通惊呼,引起了周围人们的一阵哄笑。看到这一幕,相信几个月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的汪元量,也会不禁莞尔,提笔将这件有趣的事情记录了下来。

伯颜也很喜欢梅花,这位率二十万众伐宋的元军统帅,作为一个蒙古八邻部人,此前大概也没有见过这种傲雪盛开的江南名花,他非常喜欢,所以在离开南方返回北京之际,伯颜特意截取了一两枝红梅,插在他的行李之上,一路欣赏,并写下《过梅岭冈题留》一诗,自我表扬:

马首经从庾岭回,王师到处悉平夷。

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

成年人免不了为国家社稷担忧,为赵家王朝的灭亡惋惜,小孩子没有这样的情绪,他们无牵无挂,无忧无愁,他们有的只是新鲜和好奇。街上凭空多了不少北方人,这些人的衣着、相貌、语言,千奇百怪,出人意料,小朋友们没有见过,他们成群结队,叽叽喳喳,跟在这些外来人的屁股后面,看他们走路,看他们骑马,学他们说话,一切都那么有趣,令人兴奋。

当年杭州城里的一位少年,亲历了改朝换代的那段岁月,几十年以后,垂暮的他曾向晚辈回忆起早年的情形,在他的记忆中,进城的元军纪律不坏,对市民生活也没有什么惊扰,南宋的幼帝太后出宫北上,也都秘密进行,市民们甚至全不知情。市场依旧繁荣,从远方贩来的奇珍异货,马驮船载,不断涌来,杭州城里的商业贸易,甚至更加红火了。